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914457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4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讨摘要:本文就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披露的现状、如何完善和健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讨摘要:本文就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披露的现状、如何完善和健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一、引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领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上市公司在实现自身发展并获取收益的同时也逐渐认识到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我国《劳动法》、《环境保护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以及美国的公法、欧盟的《统一污染防止和控制指令》
2、等都要求企业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尽管政府已经有一定的强制性约束,但是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以及衡量标准并不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需要通过信息披露制度来约束与反映。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成败。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是股东行使表决权能力的关键,是影响公司行为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有力工具。有效地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吸收资金,维持公众对公司和资本市场的信心。而条理不清、缺失不全的的信息会丧失公众的信任,导致企业资本成本的提高和筹资困难,影响企业的发展。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3、信息披露的缺失已经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的效应。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我国企业能够公平参与国际竞争,责任会计信息应当被正确地计量、记录、报告。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与问题1.信息披露不充分且缺乏相关性。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其应披露的信息不做全面的披露,而采取避重就轻、断章取义的手法,只对自己好的方面进行披露,而对于自己没做到的或对社会有消极影响的情况根本不去提及,即使披露到了,也往往只是简单的陈述,缺乏对实质问题的分析。这种报喜不报忧的选择性披露行为,容易误导利益相关者。2.企业披露的侧重点不同,信息缺乏
4、可比性。目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类型多种多样,有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公民报告、企业公民体系发展报告、企业公民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环境与社会管理计划监测报告及健康、安全与环境报告。不同的行业由于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所采用的报告模式也就不同。例如,电力煤炭及造纸印刷业等侧重于环保信息的披露,多采用环境报告进行披露;房地产业在服务方面的披露比例较高;而金融保险业多为国家控股企业,则在员工福利、产品安全及社会贡献方面的披露比例都较高。3.缺乏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企业通常没有进行专门的社会
5、责任信息的会计核算,而是将社会责任信息纳入到传统财务会计事项进行核算,由于没有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所以只能以现有会计科目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例如,把对社会公益和社会福利事业的赞助和捐赠,列入营业外支出等,表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形式简单且会计核算基础不够,使得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无法体现出来,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产生了负面影响。4.内部控制不完善,缺乏对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目前,我国政府并没有出台专门地针对社会责任方面的审计制度,企业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也没有涉及社会责任会计这一领域。另外,
6、多数企业一般不单独编制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也使得社会责任会计监管无法展开。所以说,目前我国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大多数是没有经过审计的。由于没有强制性,没有内控的监督,便使得某些企业有机可乘,肆意地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弄虚作假,从而降低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三、完善对策1.制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准则,深化交叉学科的研究。从会计制度方面来讲,财政部门应早日出台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和制度,而其制定的相关准则和会计法规应为后期的会计信息披露提供质量保证。所以,在会计准则中应就不同行业需要披露的内容、如何披露
7、、何时披露、报告的类型以及所披露信息的质量等进行统一的规范,要求企业不仅披露好的信息,对负面信息也要客观地披露,以对社会公众负责。并规定企业必须对其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尽量减少和弥补披露方面的问题和空白,从而增强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一致性。2.寻求新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不能简单沿用传统的财务报表体系,而应努力需求新的适宜的披露模式。有学者提出了一个关于构建互动式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假设,即建立一个会计信息中心,涵盖供给者能够提供的所有信息。这一数据库可被看做是“信
8、息超市”,供给方提供尽可能多的“商品”,需求方可在超市里自愿选择,自行搭配。这一假设为未来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提供了一种方向:会计信息提供者不再是企业根据政府规定的强制性披露的最低标准或根据管理者意志来选择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数量等,而是与信息需求者有一个信息互动的平台,使得信息使用者也参与到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去,从信息接收的被动者转为主动者。这样既能满足各方需要,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