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上《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上《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ID:11909914

大小:17.2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4

苏教版五上《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_第1页
苏教版五上《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_第2页
苏教版五上《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_第3页
苏教版五上《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上《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教版五上《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并理解“砧状云、预兆、耸立、青苔”等词语的意思。朗读课文。 2.以疑促读,自主探究,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以及它们的作用,知道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径,读懂课文内容。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并理解“砧状云、预兆、耸立、青苔”等词语的意思。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以及它们的作用,知道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径,读懂

2、课文内容。 难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三、教学准备学生:了解大自然的文字还有哪些?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     2.多媒体课件。     3.查找资料,了解大自然的文字。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交流学法,揭示课题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读书、学习方法,你能说一说吗?(引导从《古诗两首》《学与问》两篇课文交流)2.平时你是如何学习的?你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值得和大家交流?小结:学习要勤奋,要善于实践,要学与问结合,这些学习方法仅仅能够说出来是不够的,更要会运用,在学习

3、过程中能够运用。3.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课文,一方面注意运用好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看看还能有哪些收获。(板书课题:大自然的文字)4.读到这个题目,让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些内容?(石头书、科学课内容)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问题?  (把孩子的问题归类整理一下:课文分别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怎样读懂大自然的文字?读懂这些文字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也正是本课教学所要解决的重、难点。)(二)  初读课文,理清层次。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指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读好“砧状云、预兆、耸立、青苔”等词语,强调“熊、耸、

4、兆”的音形义,同时指导学生读好第6自然段中的三个问句。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文字?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2.整体感知,理清文脉(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交流: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文字?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星座(第2自然段);云  朵(第3自然段);石灰石(第5自然段)花岗岩(第6自然段)(2)这几个自然段以外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分别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引导自主探究,交流: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和2—6自然段是什么关系?(总—分)第4并没有具体介绍大自然的某一种文字,它和上下文有

5、什么联系?(过渡)第七段写了什么?与上文有什么关系?(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三)精读感悟,重点突破1.自主探究,读懂“文字”(1)默读课文2—6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称“星座、云朵、石灰石和花岗岩”为文字,你能从中读懂了什么?选择用文中关键词句填写下面的表格,也可以在文中标画出来。(课件出示)文字(事物)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作用?星  座   云  朵   石灰石       花岗石    (2)自学后分组交流,总结答案,小组汇报交流。按照顺序,读读有关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预设:①天上的小熊星

6、座的北极星,能为我们指示北方。②天上的砧状云可以为我们预兆雷雨天气。③建筑工地上挖出的碎贝壳变成的石灰石告诉我们这里的城市曾经是一片汪洋。④森林里披着厚厚青苔的花岗石告诉我们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起来的。2.再读课文,提出问题。(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同学们通过读书读懂了这么多,再次朗读课文,文中哪些语句激起了你的好奇心,你能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吗?写下来。看谁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学生默读自学,分组交流,选择大家都感到有兴趣的问题,在全班交流,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7、并不要在课内解答,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问题可以推动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预设:①怎样找到小熊星座?怎样利用北极星来辨别北方?②砧状云是怎么形成的?砧状云有哪些危害?③碎贝壳是如何变成石灰石的?④冰块没有脚,课文中为什么说它会“爬”过来呢?⑤花岗石是怎么到森林里来的?谁有这么大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又是怎样穿过茂密树林的呢?⑥大自然还有哪些文字呢?3.同学们提出那么多问题,老师也不是科学家,解决不了,怎么办?(学生交流:读书、查资料、上网等)读读课文第七段,还告诉我们什么方法?(学生交流:走进自然,仔细观察,查

8、阅书籍,善于请教)(四)拓展延伸介绍“伊林”,激发探究欲望(1)同学们,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前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他有一部家喻户晓的科学文艺著作,你知道是什么吗?(《十万个为什么》)(2)出示,读了这一段话,给了你什么启示?伊林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欢做科学实验。童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