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阅读练习

论语(子路)阅读练习

ID:11881065

大小:4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4

论语(子路)阅读练习_第1页
论语(子路)阅读练习_第2页
论语(子路)阅读练习_第3页
论语(子路)阅读练习_第4页
论语(子路)阅读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子路)阅读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语》(子路)阅读题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2.19)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①,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13.2)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15.23)【注释】①有司:古代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有司”就是要做到分工合理,责任明确,使之各尽其职,责有所归,有条不紊。这样,决策者

2、就可以集中精力宏观运筹,控制局面。B、“赦小过”就是要求领导者要胸襟宽阔,能理解人,谅解人,从而激励下属同心同德,群策群力。C、对于举荐人才,孔子认为不能因为一个人话说得好就举荐他,也不能因为讨厌一个人就鄙弃他的主张。D、要让老百姓信服,就要任人唯贤。这是孔子德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的宗法制度下,这种思想可是一大进步,在今天也仍不失其珍贵的价值。(2)孔子还说“不患人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在下面的语段中则讲了知人的方法,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

3、哉?” (2.10)二、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1)。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2)。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3)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注释】 (1)圃:音pǔ,菜地,引申为种菜。 (2)用情:情,情实。以真心实情来对待。 (3)襁:音qiǎng,背婴孩的背篓。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是小人,可

4、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教育思想B.他认为,在上位的人哪里需要学习种庄稼、种菜之类的知识,只要重视礼、义、信也就足够了。5C.。孔子认为他培养学生,不是为了以后去种庄稼种菜,而是为了从政为官,为了当统治者,只要做了官,一切事情就迎刃而解。D.在孔子时代,接受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劳动者只要有充沛的体力就可以从事农业生产,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实行统治的知识分子。所以,孔子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劳动者。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相对的合理性。 (2)孔子也曾经说过“学而优则仕”,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结合上面选段,

5、请简要说明你对“教育目的”的理解。(3分)三、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⑴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不打诳语,不会种庄稼,就告诉樊迟自己不如老农,不会种菜蔬,就说自己不如菜农。B.孔子认为樊迟是人格卑下的之人,十分看不起他,所以对他请教的问题,统统推说自己不如农

6、民。C.在孔子看来,统治者根本不用学稼、圃,只要做到好礼、好义、好信,就可以治理好国家。D.樊迟虽然谦虚好学,但孔子以为其不得其门,所以批评他弄错了事情的轻重本末。 ⑵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可当他问向一老年男子打听孔子去向时,这位老年男子批评孔子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你以为他的批评对吗?为什么?四、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4分)甲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3.6)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15.15)   2

7、3.(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韩愈《原毁》中的“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思想相通的一句。(1分)   (2)请用一成语概括上述材料,并谈谈你的理解。(3分)乙5   中庸思想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孔子说“过犹不及”,他不赞成偏激行为,就是让我们不讲原则,四面讨好。   24.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中庸”思想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3.6)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

8、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问:①“草上之风,必偃”的是什么?②上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政治观?简析。六、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13.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1)?”曰:“二(2),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2.9)问:①以上孔子和有若的答话都鲜明体现了儒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