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873140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4
《规范与自由的博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规范与自由的博弈 [摘要]存在于上市公司中的盈余管理行为是现代财务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然而对盈余管理的界定,国内外学者至今仍持不同的观点。基于此种现状,文章从盈余管理的界定入手,介绍了盈余管理的内涵、产生的原因以及基本运行方式。同时,鉴于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重大影响,文章围绕现行会计准则在实施中产生的作用。分析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所受到的限制、依然存在的空间以及过度盈余管理引发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规范盈余管理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盈余代表了最典型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价一个公
2、司业绩的最重要、最综合的数据。在盈余管理的诸多影响因素中,会计准则作为盈余产生时必须遵守的规范,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最大。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称为“现行会计准则”),对原有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作了较大的修改,使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实现了实质性趋同。但是,由于准则赋予了企业管理当局更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一些会计事项的处理也更多地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总体而言,在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同时,现行会计准则也为一些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一、盈余管理的界定 (一)盈余管理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对盈余
3、管理的定义主要存在两个分歧:一是盈余管理是否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二是盈余管理的手段是否包括非会计方法,如时间的安排和交易的构建等。本文将盈余管理限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范围内,并认为这是盈余管理不同于财务舞弊的关键。此外,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多种多样,不只限于会计方法的选用。有鉴于此,笔者认为盈余管理的定义应为:企业管理当局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有目的地采取多种手段达到期望报告盈余的行为。 (二)盈余管理的基本运行方式 1.利润前推管理 企业处于经营困难,又急需投资资金的时候,往往采用利润前推措施。因为此时企业一般来说财务状况不佳,净资产收益率不能
4、达到配股筹资条件;其次资产负债率过高,使潜在债权人不愿提供信贷支持。此时若企业采取利润前推,即将后期的利润往前推,如改加速折旧为直线折旧,减少坏账损失的提取比例,推迟计提长期投资的减值准备等,就可以使企业当期的利润得以提高,从而使净资产收益率达到配股线,同时亦提高了股东权益率,企业将容易通过举债方式筹到资金。 2.利润平滑措施 对于生产经营状况不稳定的企业,实施利润平滑手段,可以向外界传递出一种生产经营稳定的信息,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稳定股价。4 3.利润后移措施 采取利润逐年后移措施,使企业业绩表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有利于树立企业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的良好市场形
5、象,以吸收更多的投资者。 二、现行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 (一)存货发出计价方式减少 现行存货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存货发出成本的核算如果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后进先出法,会使当期的费用上升,减少利润;而如果由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法,则会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利润。因此,后进先出法的取消将限制上市公司利用变更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来进行盈余管理,加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必然增加企业的当期费用而减少当期利润,
6、转回则相反。通过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可以将企业的全部利润在不同会计期间进行重新分配,因此,它曾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现行资产减值准则规定,除存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以及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的减值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以外,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种规定将使得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利用这种计提手法调节利润越来越困难。 (三)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扩大 现行合并
7、财务报表准则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所谓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相比,现行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对合并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无论是小规模的子公司还是经营业务性质特殊的子公司,均应将其纳入合并范围,而不是仅仅考虑股权比例。合并范围的扩大,杜绝了企业利用缩小持股比例,分离若干子公司的方法,将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从合并范围中剔除,从而粉饰企业集团整体业绩的做法。 三、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