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历届著名导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历届著名导师

ID:1185344

大小:300.6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08

中国艺术研究院历届著名导师_第1页
中国艺术研究院历届著名导师_第2页
中国艺术研究院历届著名导师_第3页
中国艺术研究院历届著名导师_第4页
中国艺术研究院历届著名导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艺术研究院历届著名导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七艺考研http://www.71ky.com/艺术生考研权威专业辅导学校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出生于梨园世家,主攻旦行。民国初年创作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在旦角的表演、服饰、头饰等方面作了大胆改革,形成了雍容华贵,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梅派。此外,在戏剧文化的国际交流方面,梅兰芳先生可以说是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数次访问日本、美国和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建国后,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前身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研究生导师等职。主要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

2、王别姬》、《桑园会》、《黛玉葬花》、《穆桂英挂帅》等。程砚秋:(19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史学家。满族,北京人。原名承麟(满族),后改汉姓“程”,初名程菊农,继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他11岁时初次登台,便以文武各功超群而崭露头角。他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深研发声吐字、四声音韵,通过实践,创造了一种深邃沉郁、外柔内刚的唱腔风格——程派。他主攻青衣,强调人物性格与表情、身段与唱念等技艺的高度融合。尤其是他创造的水袖技法,大大丰富了旦角水袖的表现力。建国以后,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前身中国戏曲研

3、究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等职。主要代表剧目:《锁麟囊》、《荒山泪》、《春闺梦》、《梅妃》等。周信芳:(1895年1月——1975年3月)京剧表演艺术家。艺名麒麟童。浙江慈溪人,生于江苏清江浦。他七岁登台,主攻老生行,注重继承传统,又不受陈规旧套的束缚,创造出“唱念做打”融为一体的表演风格——麒派。他的表演身段洗练洒脱,节奏感强,并善于用髯口、服饰及道具为塑造人物服务,因此一向被称为“做派老生”。他始终把戏剧当作战斗的武器,在不同历史时期都积极编演大量新戏。建国后,曾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前身)副院长、研究生导师等职。主要代表剧目有:《四进

4、士》、《徐策跑城》、《清风亭》、《乌龙院》、《义责王魁》等;主要著作有《周信芳戏剧文集》、《周信芳演出剧本选集》等。马少波:(1918年3月8日——)剧作家、戏曲理论家、文学家。山东掖县人(今莱州市)。1931年开始创作,1937年投身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1949年后长期从事文化艺术组织领导、理论研究工作和文学艺术创作。作为早期戏曲改革的开拓者之一,他在新中国成立的中华全国戏曲改革委员会筹备委员会担任秘书长,后来该机构改称文化部戏曲改进局,马少波任文化部党组成员兼改进局党总支书记。1951年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前身)成立,马少波为副

5、院长、研究生导师。主要成果有:改编《打渔杀家》、《吴蜀和》、《王佐断臂》等;创作京剧《木兰从军》,《闯王进京》;出版了论著《戏曲改革论集》、《戏曲改革散论》等苏一平:(1913年3月——1995年8月24日)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原名蒲望文。共产党员、革命剧作家。1934年入西安师范学校就学。1936年投身抗日救亡学生运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七艺考研http://www.71ky.com/艺术生考研权威专业辅导学校建国后先后任中宣部文艺处副处长,文化部党组成员。1978年文化部艺术研究机构正式改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苏一平任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6、。参与筹建延安文艺学会,并任大型十六卷本《延安文艺丛书》总编,研究院重点科研项目《延安文艺史》顾问;1990年《苏一平剧作选》出版。张庚:(1911年1月22日——2003年9月23日)戏曲史家、戏剧理论家、教育家。原名姚禹玄。湖南长沙人。1927年毕业于长沙楚怡学校,后进入武汉黄埔七分校。当年考入上海劳动大学。早在1934年左翼剧联时期,就开始从事戏剧活动。因较早接触话剧向戏曲学习和戏曲改革问题,引起戏剧界的关注。建国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部主任、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及《文艺研究》主编等职。主要著作有:《戏曲概论》

7、、《论新歌剧》、《张庚戏剧论文集》等;主编著作有:《中国戏曲大百科·戏曲卷》,以及与郭汉城共同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和《中国戏曲通论》。冯牧:(1919年3月1日——1995年)男,汉族,共产党员。1936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参加了"民先",1938年到冀中根据地工作,1939年到延安抗大学习,1940-1941年到延安鲁艺文学系学习,并留校。1944-1946年在延安《解放日报》任文艺编辑,1947-1949年在陈谢纵队和四兵团任新华社记者和科长,1950-195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3军任文化部长。建国后曾任文化部党组成员,

8、1978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党组第一副组长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一副院长。主要学术成果有:文艺评论集《繁花与草叶》、《激流小集》;小说散文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