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分析

中国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分析

ID:1185193

大小:5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1-08

中国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分析_第1页
中国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分析_第2页
中国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分析_第3页
中国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分析_第4页
中国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分析谭建光朱莉玲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也推进社会服务的创新。其中,引进和借鉴外国现代志愿服务,改造和丰富“学雷锋、做好事”形式,逐渐建立当代中国的志愿事业,就是重要的创新形式。从广州、天津、深圳等地区率先发展志愿服务,至今走过20多年历程,经历了“探索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立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5年)。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注意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党的十七大报告,2007

2、年)。。从国际经验看,现代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也经历了由民间自发活动到社会组织推动、从零星服务行为到公益文化普及、从个别人热心服务到社会支持网络形成的过程,逐渐形成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中国具有东方社会文化影响,又具有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基础,建设富有特色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需要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一、中国社会志愿服务体系要素分析社会志愿体系需要精神文化、组织机制、行为规范、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的结合。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有政府支持的志愿服务、法律支持的志愿服务、社团支持的志愿服务、社区支持的志愿服务、企业支持的志愿服务、宗教支持的

3、志愿服务等不同类型。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分析》。载丁元竹、江汛清、谭建光主编《中国志愿服务研究》第154——157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中国的国情特色和现实条件,决定社会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但不能全盘移植,而必须根据“需要性”、“可行性”进行设计。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志愿精神、志愿人员、志愿行为、志愿组织、志愿资源等是中国社会志愿体系建设的重要要素。(一)志愿精神——价值体系基础11志愿精神的理解,不同思想道德基础的人具有不同的解释。一是认为要自我奉献、服务社会;二是认为不为报酬服务社会;三

4、是认为服务社会充实自己;四是认为既服务社会也获得回报(不单纯是经济回报)。详细分析志愿精神的基础,东西方社会具有差异:欧美国家的基督教文化对于志愿精神形成的影响极为深远,促进了爱和善的普及,促进对陌生人的爱,促进为关怀、帮助他人而竭尽全力。东方国家的儒家学说、佛教中也有慈悲、慈爱精神;传统伦理对于友爱互助特别强调。但是,东方社会的友爱、互助强调“邻里相助”、“亲友互助”等“熟人”之间的关爱,对于陌生人的关心、帮助缺乏鼓励。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城市化促使“陌生人社会”日趋普遍,城市社区从“单位人”到“社区人”的转变促使对社会团体的

5、依赖增强。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建立共同的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志愿精神强调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等级、不分亲疏,只要是人就需要关爱和帮助,只要是生命就需要关爱和帮助。因此,志愿精神能够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核心价值体系的充实发展又为志愿服务事业奠定更加雄厚的精神基础。(二)志愿行为——社会创新实践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是行为——志愿服务、志愿活动、志愿宣传等等。因为,正是千百年来的慈善、互助行为构成现代志愿服务的基础,现代志愿服务又成为社会创新发展的基础。在当前中国条件下,“推动

6、以人为本的社会政策,不断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在发展中不断开展社会创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和方向。”丁元竹著。《社会发展管理》第23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出版。志愿行为具有三个特征:第一、针对服务对象的需求,以对象需求为本。志愿者没有必然服务的职业要求,而是发现社会建设需求、弱势群体需求之后,主动开展服务。第二、率先探索和实践。志愿服务往往是政府服务、市场服务所难以顾及的领域,缺乏前人经验借鉴,必须通过志愿者的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从而满足对象的服务需求。第三、微观性及影响力。志愿行为来自广大公民,但仅仅是公民生活

7、中的小小组成部分。这样,在从事志愿服务的时候,各种行为创新不会直接产生太大的影响,容易为社会接受。但是,志愿服务中的一些有价值的行为模式、理念模式,逐渐具有社会推广价值,就能够渗透到社会其他领域,发挥广泛的影响。因此,从国内外的经验看,志愿服务都成为社会创新的“试验田”,点点滴滴提供经验教训。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需要各个领域进行创新,逐渐汇聚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志愿行为的潜移默化影响,对于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1(三)志愿人员——公民角色认同志愿者是志愿服务的主体,他们的参与既体现了社会文明时尚,也促进了个人公民素质的提升。最重要是公

8、民角色的认同,从而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传统社会的民众以家庭、家族、部落、亲缘关系为认同,在这一范围内互相帮助、共担责任;但是,现代社会的变迁与流动,促使民众在迁移过程中超出了亲缘关系,陌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