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内在影响.doc

浅谈我国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内在影响.doc

ID:11846907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4

浅谈我国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内在影响.doc_第1页
浅谈我国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内在影响.doc_第2页
浅谈我国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内在影响.doc_第3页
浅谈我国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内在影响.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内在影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我国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内在影响  论文关键词:人口转变;人口红利;经济增长  论文摘要:纵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文章论述了根据我国人口转变的过程和特点,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将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一、我国人口转变的过程及特点    (一)我国人口转变过程及带来的人口红利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亦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

2、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  根据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人口转变通常要经历一些共同的阶段。第一阶段特征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从而导致低自然增长率;第二阶段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导致高自然增长率;第三阶段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导致低自然增长率。我国的人口转变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同样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1957年,出生率保持在高水平的情况下,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再生产出现了第一次增长高峰。1950~1954年,人口出生率在短期内有所提高,达到37‰左右,同时人口死亡率从1949年的20‰下降到1957年的10.80‰。  第

3、二阶段是1958~1998年。1958~1961年是中国人口发展非正常时期,人口再生产的自然演变过程被中断,死亡率异常上升,1960年达到25.43‰,导致出现了人口负增长。此后,中国人口增长进入了第二次高峰期。1962~1965年是对被打断人口增长过程的补偿和恢复,在70年代中期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进入1980年以后,中国人口增长进入了第三次高峰期。除1984年外,1981~1990年的出生率均在20‰以上,而死亡率一直保持在7‰以下,自然增长率在15‰左右波动。  第三阶段是从1999年开始,中国人口再生产进入了“低出生、低死亡、

4、低增长”的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按照联合国中位方案预测,大约在2030年前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接近,人口数量达到高峰。2030年之后,由于死亡率超过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值,人口绝对数量开始下降。  (二)我国人口转变的特点  从以上三阶段明显的可以看出,我国人口抚养比也发生了阶段性变化。1949~1964年,总抚养比保持不断上升趋势,从60.95%上升到79.37%。4  1964年是中国总抚养比变化的第一个转折点,此后,总抚养比持续下降,这种下降主要也是来自少儿抚养比的下降,老年抚养比开始出现缓慢上升,这种态势一直保持到2015年前后。此

5、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老年抚养比迅速上升,使得总抚养比开始出现第二个转折点。因此,1965~2015年,是人口转变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人口红利的阶段。1964年之前和2015年之后,是人口转变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人口负担的阶段。我国人口转变呈现出以下特点:  1、转变迅速。我国的人口转变大大快于发达国家,从1982~2000年就完成了从成年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的转变,只用了18年时间,经历同样的转变过程法国用了115年,美国用了60年。  2、控制干预。发达国家人口转变是自发的,是工业化、现代化的结果,是生育观念、生育行为转变的结果。中国人口转变是在政

6、府的干预下进行的,国家从70年代开始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直接导致了我国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  3、不彻底性。传统的生育观念生育行为没有彻底改变,我国人口转变是超前的、未完成的。  4、不稳定性。不彻底的、强控性的人口生育率转变是我国人口转变不稳定性的直接原因,我国目前的低生育水平还存在着波动和反弹的可能性。  5、不平衡性。地区、城乡之间的人口转变不平衡,发达地区人口转变快于落后地区,城市的人口转变快于农村。这种差异和不平衡主要来自于城乡、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二、我国人口转变给经济增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从19

7、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间,少年儿童占人口比例从36.3%降低到22.9%,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从59.3%提高到70.2%,而老年人口比重从4.4%上升到7.0%。在社会抚养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负担较轻的条件下,产生了两个潜在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一是在具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这一潜在人口优势的条件下,劳动的参与率和就业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在1978~2002年,经济活动人口逐年增加,其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即劳动参与率也达到很高,保持在70%—86%的水平上,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二是经济活动人口比例高且就业率较高,使得社会储蓄总量

8、大。用每年固定资产形成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在整个改革期间储蓄率始终在30%以上,19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