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的几个论述题

中外教育史的几个论述题

ID:11842181

大小:5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4

中外教育史的几个论述题_第1页
中外教育史的几个论述题_第2页
中外教育史的几个论述题_第3页
中外教育史的几个论述题_第4页
中外教育史的几个论述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史的几个论述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儒学,向以内容宽广、典籍浩繁而著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甚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它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学派相互交织,相互牵引或斗争,或交融,或显或隐,此伏彼起,从而共同形成了浩瀚庞杂的中国传统文化。(一)1.孔子创立了原始儒学,既创立了以仁和礼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体系细想体系,又删订“六经”,为儒学留下了传世的经典其“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使儒学思想广为传播,成了影响深远的学术流派。原始儒学是粗糙的,但是具有很大的发展性。2.战国中期,孟子沿着性善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孔子的儒学思想中的仁道精神,建立以一个以德治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孟子的四德说

2、、仁政说、民本说、心性说,均对孔子之思想体系有重大的补充与发展;而与其并列的荀子,则沿着性恶论的方向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构建了一个主张王道和霸道相结合的思想体系。荀子的“隆礼重法”说、天人相分说、“制天命”说、“化性起伪”说,不但吸取了先秦诸家之长,且与孟之学说相互辉映,使濡家思想理沦能更切近于现实。3.汉代是一个儒学独尊的时代,官方化、神学化和经学化是他最大的特点,不仅取得了独尊的地位,董仲舒在原始儒学的基础上给儒学加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并进一步建立了“三纲五常”等道德伦理,提出来“独尊儒术”的要求。虽然战国后期就出现了“六经”的说法,但在汉代才真正形成经学,政府设立五经博士,抬高

3、章句之学的地位,鼓励学者皓首穷经。4.北宋时候,朱熹和“二程”等进一步发展了儒学,宋代的儒学也叫新儒学或者“理学”,程朱理学之所以称之为新儒学,就在于程朱对孔孟的仁学加以重铸与创新,以仁释理,以仁释性,提出“仁包四德”,仁具“生生”之理,以仁统摄儒释道,即以仁兼容并取代道家之道与佛家之佛性。在尊孔崇儒的同时,也重视佛和道,儒佛道三家在融合的过程中充满着长期而激烈的斗争,终于逐步建立起了以儒家为主体、融合了佛、道的新儒学——理学思想体系,并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统治思想的主干。相对于原始儒学,它摆脱了原始儒学过于间单粗糙的缺陷,把自然观、认识论、人性论、伦理观、道德观融为一体,对自然、社会和人

4、生等问题作出了全面而系统的解释,寻找到了一个本体论的依据,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5.清代时候对中国传统儒学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清理和总结。以乾嘉学派的学者为主,进行考据、辨伪、校勘、辑佚、注疏、正义、整理、汇编,形成总结性纂述,如《十三经注疏》、《通志堂经解》、《四库全书·经部》、《皇清经解》及续编,以及单经之《周礼正义》、《仪礼正义》等,确实构成了中国儒家经学相当系。统、完整的总结。(二)儒学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版本的儒学经典。在先秦时期,有周公制定的《周礼》、《礼仪》,孔子编写“六书”:诗、书,礼、乐、易、春秋,以及《大学》、《中庸》、《学记》等;的汉代的《白虎通译》、

5、唐代的《五经正义》,宋代的《十三经正义》等。【封建社会文教政治的演化发展及其规律】(儒学地位;选仕制度;学校教育的发展)10我国封建社会文教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忠臣驯民,维护和巩固其统治。汉代的文教政策基本确定了我国封建教育崇尚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核,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不仅奠定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文教政策的基础,又促进中国封建教育发展。汉以后的文教政策,则都是在这一前提下的具体化,或采取某些调整措施,(如隋唐是在政治上重振儒术,同时兼容佛、道。)秦朝:实行法家的教育思想及维护中央集权统一的文教政策主要措施有:(1)书同文、行同伦:目的即是消除不同文字,便于交流。行同伦:

6、目的即教化百姓(2)颁挟书令、禁私学和以吏为师:焚书坑儒,禁止私学,法律是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师、官吏为一体(3)立博士、设三老以掌教化“在朝廷设立博士,在地方设立三老,掌管中央到地方的文教。汉代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确立以及董仲舒的“三对策”。一个是为了建立“大一统”帝国的需要,一个是出于争夺学术地位的需要,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在文化教育上主要实行了三项措施:1、兴太学,置明师。重视学校教育,大力发展官学。以明人伦为学校教育的总目标,选派名师臣儒充当官学教师。2、重选举,广取士。重视广泛选拔人才,并且逐步加重考试经术的成分。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以后,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被尊为经。在以崇儒

7、为中心的文教政策下,文化教育得以迅速发展,官学、私学和社会教化都受到重视,并逐步制度化。选官取士也有了较明确的制度和标准。魏晋南北朝:玄学兴起,儒学地位下降,文化教育多元化,时兴时废的官学,出现多种形式的官学如国子学、四门学等。、私学昌盛;此时教育思想呈现多元化,儒学地位虽下降,但儒家经学还是教学内容,侧重义理,称为“魏晋经学”实质是儒道佛混合的经学。采用“九品中正”的选士制度。隋唐:重振儒术之风还提倡佛教和道教。以崇儒尊孔为基本,以佛、道二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