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建筑学走向广义建筑学读书笔记

从传统建筑学走向广义建筑学读书笔记

ID:11838679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4

从传统建筑学走向广义建筑学读书笔记_第1页
从传统建筑学走向广义建筑学读书笔记_第2页
从传统建筑学走向广义建筑学读书笔记_第3页
从传统建筑学走向广义建筑学读书笔记_第4页
从传统建筑学走向广义建筑学读书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传统建筑学走向广义建筑学读书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传统建筑学走向广义建筑学摘自《北京宪章》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建筑师已经聚首讨论了许多话题,集中我们在20世纪里对建筑学的各种理解,可以发现,对建筑学有一个广义的、整合的定义是新世纪建筑学发展的关键。1、三个前提历史上,建筑学所包括的内容、建筑业的任务以及建筑师的职责总是随时代而拓展,不断变化。传统的建筑学已不足以解决当前的矛盾,21世纪建筑学的发展不能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强调综合,并在综合的前提下予以新的创造,是建筑学的核心观念。然而,20世纪建筑学技术、知识日益专业化,其将我们“共同的问题”分裂成个别单独论题的做法,使得建筑学的前景趋向狭窄和破碎。新世纪的建筑学的发展,除了继续深

2、入各专业的分析研究外,有必要重新认识综合的价值,将各方面的碎片整合起来,从局部走向整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目前,一方面人们提出了“人居环境”的概念,综合考虑建设问题;另一方面建筑师在建设中的作用却在不断被削弱。要保持建筑学在人居环境建设中主导专业的作用,就必须面向时代和社会,加以展扩,而不能抱残守缺,株守固有专业技能。这是建筑学的时代任务,是维系自身生存的基础。2、基本理论的建构中国先哲云“一法得道,变法万千”,这说明设计的基本哲理(“道”)是共通的,形式的变化(“法”)是无穷的。近百年来,建筑学术上,特别是风格、流派纷呈,莫衷一是,可以说这是舍本逐末,为今之计,宜回归基本原理,作本

3、质上的概括,并随机应变,在新的条件下创造性地加以发展。回归基本原理宜从关系建筑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不同侧面,例如聚居、地区、文化、科技、经济、艺术、政策法规、业务、教育、方法论行,分别探讨;以此为出发点,着眼于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有意识地探索建筑若干方面的科学时空观:——从“建筑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建筑的人文时空观)——“建筑是地区的建筑”(建筑的地理时空观)——“提高系统生产力,发挥建筑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建筑的技术经济时空观)——“发扬文化自尊,重视文化建设”(建筑的文化时空观)——“创造美好宜人的生活环境”(建筑的艺术时空观)广义建筑学学术建构的任务繁重而艰巨,需要

4、全球建筑师的共同努力,共同谱写时代的新篇章。3、三位一体:走向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融合建筑学与更广阔的世界的辩证关系最终集中在建筑的空间组合与形式的创造上。“……建筑学的任务就是综合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因素,为人的发展创造三维形式和合适的空间。”广义建筑学,就其学科内涵来说,是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从观念上和理论基础上把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要点整合为一。在现代发展中,规模和视野日益加大,建设周期一般缩短,这为建筑师视建筑、地景和城市规划为一体提出了更加切实的要求,也带来更大的机遇。这种三位一体使设计者有可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寻求问题的答案。4、循环体系:着眼于人居环境建

5、造的建筑学新陈代谢是人居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筑学着眼于人居环境的建设,就理所当然地把建设的物质对象看作是一个循环的体系,将生命周期作为设计要素之一。建筑物的生命周期不仅结合建筑的生产与使用阶段,还要基于:最小的耗材、少量的“灰色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最大限度的循环使用和随时对环境加以运营、整治。对城镇住区来说,宜将规划建设、新建筑的设计、历史环境的保护、一般建筑的维修与改建、古旧建筑合理地重新使用、城市和地区的。整治、更新与重建以及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地下基础设施的持续发展等,纳入一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之中。这是一个在时空因素作用下,建立对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的建设体系,也是可持续发展在建

6、筑与城市建设中的体现。5、多层次的技术建构以及技术与人文相结合充分发挥技术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应有的促进作用,这将成为我们在新世纪的重要使命。第一,由于不同地区的客观建设条件千差万别,技术发展并不平衡,技术的文化背景不尽一致,21世纪将是多种技术并存的时代。从理论上讲,重视高新技术的开拓在建筑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积极而有选择地把国际先进技术与国家或地区的实际相结合,推动此时此地技术的进步,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建筑师能认识到人类面临的生态挑战,创造性地运用先进的技术,满足了建筑经济、实用和美观的要求,那么,这样的建筑物将是可持续发展的。从技术的复杂性来看,低技术、轻型技术、高技术各不相同,并且差

7、别很大,因此每一个设计项目都必须选择适合的技术路线,寻求具体的整合的途径,亦即要根据各地自身的建设条件,对多种技术加以综合利用、继承、改进和创新。在技术应用上,结合人文的、生态的、经济的、地区的观点等,进行不同程度的革新,推动新的建筑艺术的创造。目前不少理论与实践的创举已见端倪,可以预期,21世纪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第二,当今的文化包括了科学与技术,技术的发展必须考虑人的因素,正如阿尔瓦?阿尔托所说:“只有把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