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西坑铌钽矿区玉帝庵矿段含矿伟晶岩特征

福建南平西坑铌钽矿区玉帝庵矿段含矿伟晶岩特征

ID:11802789

大小:1.62 M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4

福建南平西坑铌钽矿区玉帝庵矿段含矿伟晶岩特征_第1页
福建南平西坑铌钽矿区玉帝庵矿段含矿伟晶岩特征_第2页
福建南平西坑铌钽矿区玉帝庵矿段含矿伟晶岩特征_第3页
福建南平西坑铌钽矿区玉帝庵矿段含矿伟晶岩特征_第4页
福建南平西坑铌钽矿区玉帝庵矿段含矿伟晶岩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南平西坑铌钽矿区玉帝庵矿段含矿伟晶岩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福建宁德半岛沿岸泥沙运动和沉积速率研究伟1,2,蔡锋2,庄振业1,许文锋2,曹立华1高(1.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2.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摘要:利用风要素计算福建宁德半岛沿岸输沙率。半岛南侧各岸段的净输沙率较小,岸滩基本处于冲淤动态平衡状态。半岛东北侧年净输沙率小于西南侧,半岛东北侧每年约有13万m3量级的沿岸泥沙输往晴川湾顶,西南侧每年约有26万m3量级的沿岸泥沙输往文渡湾顶。半岛及其附近海底表层和柱状沉积物粒度以及210Pb沉积速率测定结果可知:海底表层沉积物单一,以细颗粒的粘土质粉

2、砂为主,沉积速率在0.33~2.0cm/a之间,比类似海湾沉积速率较大,说明半岛沿岸和海底沉积速率分布不均。关键词:宁德半岛;沿岸输沙210Pb;测年;沉积速率中图分类号:P736.21+3文献标识码:A引言福建宁德半岛位于福鼎市东南晴川湾和文渡湾之间,27°01′N~27°06′N,120°14′E~120°18′E,属于福鼎市秦屿镇管辖的范围,东临晴川湾海域,北靠牛拦岗景区,西南隔文渡湾和硖门湾与硖门乡的渔井村相望。距福鼎市区约65km,距硖门直线距离只有6km(见图1)。宁德半岛交通比较方便,104国道和福宁高速公路从研究区

3、西侧通过,建设中的温福铁路也将从西侧贯穿,半岛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许多大型工程将接踵而至。本文作者参与了2005年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对该海域的调查并以此次调查资料[1]为基础,重点研究了沿岸泥沙运动和沉积速率问题,从而了解研究区岸滩海底泥沙的稳定性,可为半岛工程建设[2]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图1研究区位置图Fig.1Stationofstudyarea1区域地质概况1.1地质地貌概况宁德半岛的断裂构造比较多,主要有NW向,NNE和NEE向3组断裂,其中NW向断裂构造,在空间上控制区内火山岩和花岗岩的展布。NNE向断裂,南

4、自福安溪南,经霞浦城关延3基金项目:国家908专项(908202203204)资助第一作者简介:高伟(19832),男,硕士,研究方向为海洋沉积学E2mail:happyforever2520@163.com收稿日期:2008205226入本区,该断裂构造规模宏大,为NE30(°),延长大于80km,沿该断裂控制本区一系列的岛屿和大陆分开。其与NW向构造带的迭加,交汇则控制本研究区岬角和海湾交错的形态特征。NEE向构造与NW向构造交汇,控制区内山体和岛屿的展布。区内基岩裸露,第四纪地层较为简单:第四纪残积层广泛分布于研究区半岛和各

5、岛屿山体表面。地壳运动以断块升降为主,主体表现为隆起上升趋势,历史上没有发生地震的记录。宁德半岛作为太姥山余脉向东南延伸着,形成岬角斜插入东海,并把近岸的晴川湾和文渡湾割开,沿海地势较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多为岩岸。在半岛和岛链的西南侧发育大片滩涂,处于缓慢的淤涨状态;东北侧为宽阔平缓的水下浅滩,海域海底处于稳定状态;邻区海湾周边的海蚀和海积地貌均有发育,但由于岩岸均为坚固的花岗岩,所以海岸的后退速度极为缓慢;在二跳岛和跳尾岛以东近岸海域和各岛屿之间均分布宽窄不一的冲刷槽。1.2粒度分布特征1.2.1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宁德半岛

6、周边海底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绝大多数>7φ,即属于细粉砂粒级的物质。仅在过境岛、二跳岛、跳尾岛、小跳岛等各岛屿之间海底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Mzφ)相对稍粗,约在7φ左右,而在过境岛西南侧,跳尾岛东北侧、小跳尾岛东南侧海底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略细,约在7.2φ~7.3φ之间。沉积物分选系(σi)主要介于1.24~1.55之间,属于分选差,主要是物源较近,陆海沉积混杂所致。海相沉积物的偏度(Ski)在0.09~0.26之间,多为近对称—正偏,仅在备湾和牛拦岗的潮间带和二跳岛西北和东南侧海域见有小片状负偏态沉积物。海域沉积图2研究区海域表层

7、沉积物类型及粒度参数Fig.2Surfacesedimenttypesandsizeparametersofstudyarea物的峰态在0.95~1.45之间,以中等宽度的峰为主,少数为近正态,与分选程度呈现较好的对应关系(见图2)。1.2.2柱状沉积物沉积特征为了解本区附近海域海底浅层地质结构特征和沉积过程,在海域共采集9个柱状样,位置展示于图2其中过境岛东北侧海域(4#、5#、13#)、跳尾岛附近海域(24#、27#、30#)、过境岛与下楼之间的潮流通道西南口处(6#)、研究区跳尾岛以东和西南海域,距跳尾岛1760m和1560

8、m的外侧海域(31#、35#)。所取柱样岩性单一,以黏土质粉砂为主,粉砂含量66%~73%,黏土含量26%~33%。平均粒径均>7φ;标准偏差σi介于1.30~1.58,属于分选差;偏度Ski为0.17~0.21,为单峰正偏态;峰态Kg介于1.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