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某综合楼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某综合楼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 【摘要】软土深基坑支护的建设关系着整个工程的质量,软土深基坑支护的选择就成了关键所在。本文探讨了软土深基坑支护的选择与应用,以供借鉴参考。 1前言 基坑支护型式可谓多种多样,传统的支护在应用和发展,新的支护不断涌现。支护设计首先要选择合理的支护型式,而支护型式的选择是一项复杂、重要且经验性很强的工作,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工程本身情况:即基坑开挖深度,开挖范围、形状,建筑基础情况等; 1.场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土层分布、厚度,土层性质,场地地下水分布情况; 1.周围环境条件:场地周围的邻近建筑,地下管线,与地下室的距离,
2、邻近建筑的结构强度,允许变形的大小; 1.施工技术条件:现有设备施工能力,施工条件,基坑开挖方式,坑外堆土、运土条件,排水条件,施工工期; 1.支护结构的特征与适用条件; 1.支护结构造价:基坑支护在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造价应节省。 浙江省某工程,浅层淤泥平均厚度,设有两层地下室,支护设计采用方案竞标方式,通过不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专家论证,选择了相对合理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即钢筋混凝土圆形内支撑+排桩方案,经过进一步完善,形成施工图,应用于本工程的基坑支护,通过施工监测,证明了这种支护的可靠性,本工程采用的对比分析方法和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工程
3、概况 浙江省某综合楼,高22层,框剪结构,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本工程设有两层地下室,开挖深度~,局部开挖深度。场地北侧外为五层框架结构旧办公楼,沉管桩基础,南侧8m外为12层住宅楼,桩基,东西两侧10m外为3~7层民房或住宅楼。地下室平面呈不规则状,场地浅部土层及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见表一,形状较为复杂,地下水位埋深,主要为杂填土中的上层滞水。 参加本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竞标的共有3个,方案一采用钢板桩,加设3层钢管内支撑;方案二采用(冲)钻孔灌注桩排桩加设两层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方案三采用(冲)钻孔灌注桩排桩加设一层钢筋混凝土圆形内支撑,利用表层杂填土可自立高度,将第一层内支撑位置降低
4、至地面以下,3个设计方案基本情况及造价见表二。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经济技术对比分析 3种方案均采用排桩加加内支撑,这是软土地基中比较成熟的基坑支护方法。 支护桩选用 本工程淤泥巨厚,开挖深度较大,如果选择钢板桩,因其柔软,土体位移必然偏大,故采用三层钢管支撑,因此,施工工期较长、造价较高;本工程基础采用预应力管桩,桩数多(近500根)、密度大,在工程桩施工过程中存在挤土效应,支护桩若采用人工挖孔桩,根据以往经验,在挖孔过程中会产生严重流泥现象而无法施工;若选用沉管灌注桩,桩身质量不易保证,挤土严重,对周边影响较大;若选用地下连续墙,因地下室外形复杂,施工难度大,造价高,选用(冲)
5、钻孔灌注桩较合理,施工对周边影响小,桩身质量较好,因此2个方案选用这种桩型。 3.支撑系统对比 由于土层软弱,基坑开挖深度大,显然不能采用锚拉式支护,只能采用内支撑,钢管支撑安装、拆除方便,可重复使用,但只能采取“井”字形布置,这样,由于钢管密布,影响开挖和地下室施工,且钢管支撑方向必然与围懔斜交,容易因焊接质量问题而产生剪切破坏,使支撑失稳;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可灵活布置,结合本工程地下室平面形状,采用圆形支撑,受力合理,开挖面大,便于地下室施工,故采用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的两个方案均选择圆形内支撑。 由于地下室形状较复杂,因此圆形支撑的设置就有所不同,方案2选择坑内圆形支撑,圆形梁
6、用立柱支撑,立柱较多;方案3则加大圆形支撑直径,使部分圆形支撑作为围护桩冠梁,由围护桩支撑部分圆形梁,故立柱较少。 3.一层支撑与两层(或两层以上)支撑 软土地基两层地下室的基坑支护一般采用一至多层内支撑,采用多层支撑,需分层施工支撑梁,地下室施工时需分层换撑、分层拆除支撑梁,施工工期较长,在软土中,第二层以上支撑施工条件较为恶劣,施工质量不易控制,支撑效果并不理想,根据以往经验,支护结构位移偏大,采用一层支撑显然比二层或多层支撑要快得多,也容易得多。 能否选择一层支撑,取决于选择的结构构件尺寸大小和支撑刚度能否满足设计计算要求和崁固深度要求,一般支撑层数越少,构件尺寸越大,本场
7、地虽然软土厚度较大,但基坑底部为粉质粘土,其性质较好,有利于防止围护桩桩底出现“踢脚”。 3.土压力计算与土层力学指标取值 土压力计算根据朗肯公式采用土水合算。但计算指标取值,不同规范有不同规定,规范规定取在土的有效自重压力下预固结的不排水三轴试验确定的抗剪强度指标,规范规定取三轴固结不排水剪指标(有可靠经验时采用直接剪切指标),我省规范规定主动土压力取固结快剪指标,被动土压力取快剪指标计算,本工程方案1取快剪指标,方案2取快剪与固结快剪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