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善于思考和创新的老师

做一个善于思考和创新的老师

ID:11794898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4

做一个善于思考和创新的老师_第1页
做一个善于思考和创新的老师_第2页
做一个善于思考和创新的老师_第3页
资源描述:

《做一个善于思考和创新的老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做一个善于思考和创新的老师————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反思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课堂教学面貌、学生精神状态都有了显著的变化,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这一主干渠道上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作为一名老师,回想起这几年课改中的点点滴滴,我想到了很多,但“做一个善于思考和创新的老师”这一点是我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不断去追求的,接下来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我在教《鲸》这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鲸》教学片段一:在引导学生认识鲸是哺乳动物时,我这样做的: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鱼类运动会上,鲸来参加运动会,游到比赛门口,被虾将军挡住了,可它听了

2、虾将军的一番话,很服气的游了回去。同学们,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学生甲:因为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类,所以不能参加运动会。学生乙反驳说:你怎么知道它是哺乳动物?此言一出,许多学生纷纷举手。学生丙:鲸用肺呼吸,和哺乳动物一样,而鱼是用鳃来呼吸的。所以鲸是哺乳动物。学生丁:鲸是胎生的,而鱼是卵生的。所以鲸是哺乳动物。这是,一向不爱说话的小强站起来说:鲸作为哺乳动物像鱼一样生活在海洋里,为适用环境才变成了鱼的样子。老师:你们知道的真多。正因为鲸为适用环境变成了鱼的样子,所以“鲸”字用“鱼”做偏旁。其实它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片段二:引导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老师说:现在有

3、人养虾养鱼,我有个大胆的想法:我想养鲸,你们说行不行?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又把手举起来,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也是讨论交流的良好机会。)接着,我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同学们,先不要下结论,读读课文,帮老师想想办法,并结合课外你所了解的,大胆的阐述你的观点……三分钟后,学生就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大胆的谈出了自己的观点。学习课文内容,自然的水到渠成。研究与分析:通过以上两个片段的教学,我想到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课堂是精彩的课堂?我认为,课堂因为学生的精彩而精彩。学生的精

4、彩哪里来?是因为老师的精彩,有了老师的精彩,才有学生的精彩,有了学生的精彩,老师就会更精彩,所以古人说“教学相长”。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以上两个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下面的新观念: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老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做了适当的引导,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我讲鲸不是鱼类,是哺乳动物时,讲了一个故事,并且问:“你们知道这是怎

5、么回事吗?这时,学生结合学过的自然知识,以及课外所了解到的,总结出鲸不是鱼类的原因,老师水到渠成地介绍了“鲸”字为什么带“鱼”字旁?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引入方法。学习鲸的进化过程,从这里入手,真是太巧妙了。当讲到鲸的生活习性时,我本来可以按照鲸的进食、呼吸、睡觉、生长情况娓娓道来。但此时我给大家出了个问题:现在有人养虾、养鱼,我有个大胆地想法:养鲸,同学们说行不行?这时有的学生说不行,老师接着说:先不要下结论,读读课文,帮老师想想办法并结合课外你所了解的,大胆阐述你的观点,注意三点:1、理由有根有据。2、理由有说服力。3、理由要理顺了,有顺序的说。这时,学生边读课文边

6、思考,思维的浪花飞溅,想象的鸟儿翱翔,学习课文内容自然水到渠成。学生争先恐后地大胆地谈自己的观点。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认为,把发现留给学生,要想让学生发现,老师必须首先善于发现。老师发现了,才能胸有成竹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如果老师都没有发现,又怎么能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其实,语文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心灵沟通、精神交流、情感融合的对话过程。从《鲸》的教学中,我明显感觉到,这

7、种对话过程完全是建立在师生、生生对本文理解的差异基础上。这是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语文教学生动、精彩之源。“鲸”到底能不能养?在学生出现不同看法后,我并没有越俎代庖直截了当地给学生一个评判而是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理由,呈现出潜藏在各种答案背后的思想认识。中国儒家学说中有“道不同,不相为谋”之说。其意是讲观点相背,认识不同,就没有共同商讨,谋划以求得同意的必要。其实,那时传统教育固步自封狭义观的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一种交往,是一种交往,是一种对话,是一个所有参与者“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交流、碰撞、比较、辩折的过程中,师生获得心智的澄明、精神的敞亮,以求得对问题的深刻

8、认识和把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