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779007
大小:493.00 KB
页数:63页
时间:2018-07-14
《钢材精深加工配送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轨排基地延伸及钢材精深加工配送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第一章项目背景一、钢材深加工配送的发展形势目前,国内钢材市场竞争已经从单纯价格竞争转向了专业化服务、加工配送、销售模式的竞争,传统的集贸式的钢材市场流通模式,由于效率低、成本高,将会逐步被钢材加工配送的专业物流体系所取代,钢材的加工配送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推广。钢材加工配送是一种现代营销模式,通过向终端用户行业提供加工、配送一体化服务,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对产品多样化、个性化要求,从而使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成本大大降低,物流效率明显提高。钢材加工配送的内涵是加工且配送,即具有销售职能和服务职能。不仅能促进钢材销售,而且能够稳固销售渠道,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
2、利润价值,逐步缩减纯粹的钢材贸易业务,争取与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产、销、研以及加工配送一体的产业链。钢材加工配送的功能就是在加工中心将钢材按照最终用户的要求,经过矫正、清理、剪切、冲压等工序,把轧态的钢材加工成下游用户所需的各种半成品或零部件,并通过其仓储、运输系统,最快地供最终用户直接使用。由于其具有社会化、现代化服务所产生的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对社会和下游企业的巨大效益日益体现,这种物流方式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物流的主要模式。整体来讲,我国钢材深加工比重低,钢材本身的附加值没有得到提升,与下游行业的发展结合还不够紧密,使用钢材的综合成材率和劳动生产率还比较低。63据了解,世界发达
3、国家钢材的综合深加工比已达50%以上,其中线材60%、棒材40%、管材30%、板材70%左右,而我国一般钢材深加工比仅为10%~15%,由于钢材深加工比例低,使我国钢材的成材率和使用效率较低,也因此而失去了相当的市场,如何提高我国钢材的使用效率和成材率,改进钢铁行业的物流方式,加强与用户的战略合作,是提升我国钢铁行业竞争力的主要措施之一。近年来,国外钢铁企业在中国建厂,有针对性地设立钢材剪切配送中心,开展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帮助用户降低采购成本。如韩国浦项在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建有板卷加工中心,加工能力达40万t;日本商社从1993年起在中国建立有29家钢材加工中心,这些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主要
4、服务对象是外资、合资和台资企业及一些较大规模的知名企业。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国内家电业、汽车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内钢材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钢材加工配送行业也在这期间飞速发展。在2000年,国内加工配送能力还不到400万吨,2007年底国内钢材加工配送能力已超过1500万吨。2005年9月国务院8部委发布的《全国物流标准2005-2010年发展规划》,为发展钢铁行业现代物流,提供了一个纲领性文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钢铁行业钢材加工配送现代化营销模式的建立。近年来,国内的各大钢企正在积极建立新型钢材加工配送模式。一方面,积极扩大直销比例和大客户(如汽车、造船等行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直
5、接贴近客户,减少流通环节;另一方面,积极建立分销网络,建设以加工配送为中心枢纽的网络形态。宝钢自1993年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以来,形成了约300万吨的钢材加工配送能力,近期又成立加工配送中心管理推进组,统一对各加工配送中心的管理推进,确立了以“服务创造价值”63为核心理念,即加工中心应以深度的加工配送服务,一方面为客户创造价值,另一方面也为钢厂创造价值。加工配送中心发挥整合的供应链优势,降低客户、供应商成本,从而达到降低社会总成本的目的。马钢根据薄板产品的特点,先后在广州、芜湖以合资方式建立了2个冷、热卷板加工配售中心,形成自己的钢材物流配送网络,推动营销模式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
6、流迈进。马钢(芜湖)加工中心2006年加工量达到25万吨,为安徽省及周遍地区的造船、钢结构、农用机械、汽车等行业提供销售服务,稳固了马钢热轧卷板在周边的市场占有率。马钢(广州)钢材加工有限公司为马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合资子公司,是集冷板、H型钢加工和各类钢材产品配售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加工、配售能力为60万吨/年,主要面向汽车、家电、建筑、五金等行业,以及其它钢铁产品的配售、仓储、运输等服务。另外,马钢还在浙江金华地区建设了新的冷板加工中心。另外,最近邯郸钢铁公司已与国内最大的钢材流通企业五矿合资在苏州成立了一家加工配送公司。当前,我国钢铁工业面临产能和产量增长过快,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
7、构及产业布局不合理,与下游行业的发展结合还不够紧密等问题。改进钢铁业的营销方式,提升钢铁行业竞争力,以资金为纽带,构筑牢固的供需产业链。通过加工配送,不仅降低了用户的采购和加工成本,对供货有了稳定的渠道63,而且产品质量得到了控制。选择知名的下游行业,供需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定期召开战略客户信息交流会,听取客户对产品质量品种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对下游客户进行走访,及时把顾客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