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货币资金的审计方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前言论货币资金的审计方法——以集团型企业为例第29页(共30页)前言1前言1.1研究目的和意义近几年,企业内部控制是国内外理论和实务界的热点话题,从理论探究到案例分析再到方法应用等,越来越趋向于广泛和成熟,而实践证明有效的内部控制确实可以使企业在操作上变得规范,能够避免一些潜在的可控风险。轰动全球界的巴林银行、安然事件曾经引发了国际内部控制热潮,热潮未曾退去国内的三鹿集团瞬间破产事件再一次引发国内对内部控制的思考,集团内控意识淡薄,风险识别、评估、控制能力低下是这些事件的发生的重要原因。集团型企业的迅速发展更是给内部控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集团
2、型企业有规模大、产权结构复杂、主体多元化、经营多元化、决策层次化、关联交易频繁化等特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天都发生关系错综复杂的大量的资金流入和流出,集团内部每天会发生货币资金盈余和短缺,如何降低集团型企业的货币资金成本、提高货币资金使用效率,因内部管理不善导致集团型企业失败的教训使内部控制变得必要而有意义。第29页(共30页)前言本文所研究的集团型企业是指由一个企业作为母体,依法通过一层或多层投资纽带关系形成的多级化运作组织,常见的集团型企业一般包含集团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本文所研究的货币资金是企业存量资产中停留于货币形
3、态的那部分货币资金,具体包括三个类别: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是企业的核心,是企业运转的血液,也是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单个企业货币资金风险主要集中在安全性、稳定循环性、合法性、效益性等方面,资金活动内部控制通常是管理的薄弱环节。由于影响企业货币资金活动的因素很多,涉及面很广、不确定性很强,企业货币资金活动的管理和控制面临的困难很大。而集团型企业中母子公司在货币资金上的管理控制更加复杂和关键,不仅要满足各子公司的货币资金控制目标,还要从整体上看,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母公司的货币资金往来能够合理通畅而且不损失集团整体利益,从整个集团看,
4、要保持货币资金动态平衡,提高使用效率,减少集团整体财务成本等,如何有效的避免可控制的潜在风险,如何更好有效的管理集团内部的货币资金是集团型企业内部控制的首要任务。1.2文献综述1.2.1国外研究综述张士强(2007)[川等依据最新风险管理理论,从内部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控、内控信息披露六个控制要素,以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高山(2009)【`2]在《浅议企业集团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中研究了货币资金的控制目标,
5、控制环境的因素影响,内部会计控制方法的设计等。王浩明,张翼(2006)[l3]在他编写的用友ERP系列丛书《集团企业资金管理》中,研究了有效的企业集团资金集中模式,并对资金信息化管理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张文魁(2002)['4]以母子公司制为基础、同时存在事业部或直线职能管理单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大型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设计、组织结构与管理控制的关系。唐鑫炳(2003)[”了提出控股公司对子公司控制的合法手段和方式。葛京(2003)['61等人对跨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跨国公司内部控制的权变模式。左庆乐(2003
6、)【'7〕认为,母子公司管理模式理论上可以划分为集权管理模式、分权管理模式和统分结合管理模式。母子公司管理模式最终要落实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控制上,相应地应该从业绩、权限、财务、人事、信息这五个方面着手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控制制度。竺素娥(2001)【第29页(共30页)前言8]认为企业集团可以采用三种财务内部控制模式,即集权模式、分权模式、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模式。但一个企业集团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控制模式,应当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需要考虑一些相关的因素后刁一能做出决定。这些因素包括:企业集团的不同发展阶段、集团公司总部的控制素质、集团公司的
7、发展战略、各成员企业对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影响程度、管理文化结构的差异等等,盲目选择集权或分权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并建议推行以战略控制为前提,以组织规划控制为基础,以制度控制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财务控制机制。郑海英(2004)['9]从控股大股东与社会公众小股东的权利失衡问题入手,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他认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存在根本缺陷导LebaS和weigenstei。(1986)[']的研究认为,母子公司关系界于市场和层级之间,可以采取的控制机制主要有市场机制、规则控制和文化控制三种。Blackbum(1999)[2]的研究认
8、为,在母子公司之间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共同文化信任或规范以及自我管理是母子控制机制形成的关键因素,他们提出,需要采用三种控制机制来高效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