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各章练习题

刑法学各章练习题

ID:11758782

大小:135.50 KB

页数:68页

时间:2018-07-13

刑法学各章练习题_第1页
刑法学各章练习题_第2页
刑法学各章练习题_第3页
刑法学各章练习题_第4页
刑法学各章练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刑法学各章练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刑法学(练习题)68第一编刑法总论第一章刑法概说一、名词解释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空间效力刑法溯及力二、选择题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2.“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体现的是。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D.罪责自负原则3.我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力(即刑事管辖权范围)的原则是。A.属地原则B.属地原则为主,属人原则为辅C.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D.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

2、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4.根据属地管辖权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的行为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D.犯罪的行为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5.下列人员中,68在中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刑法规定的该罪的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受我国刑法管辖。A.国家公务员B.司法人员C.武装警察部队官兵D.现役军人6.世界各国关于解决刑法溯及力问题的主要原则有。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

3、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7.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8.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A.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B.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C.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刑法处刑比当时的法律轻一、填空题1.刑法具有和两个显著的特点。2.我国刑法的任务就是运用打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3.按照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法律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

4、刑;法律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4.按照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要求,对任何人犯罪,在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的特权。5.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和相适应。6.根据属地原则,犯罪的或68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即应受我国刑法管辖。7.享有和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8.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四、问答题1.刑事管辖权原则都有哪些?  2.如何理解从旧兼从轻原则?  3.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则?4.刑法的任务是什么

5、?5.如何理解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五、案例分析被告人哈吉、奥格雷,男,33岁,某外国民航飞机副驾驶员。被告人奥格雷与机组人员一道执行该国境内航班飞行任务。被告人在飞机航行至东经118°06′00″、北纬52°40′00″上空时,用事先准备好的折叠刀威逼机长,迫使机长改变航向,飞机飞入我国领空,并降落在我国黑龙江省甘阳南县上吉岗乡农田里。请分析:对奥格雷的劫机行为能否适用我国刑法予以处理?为什么?68第二章犯罪与犯罪构成一、名词解释犯罪犯罪构成二、填空题1.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和三个基本特征。2.是犯罪最

6、本质最基本的特征。3.犯罪概念是区分与界限的总标准。4.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及其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的总和。5.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和。三、问答题1.如何理解犯罪的概念?2.犯罪的特征是什么?  3.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4.犯罪构成都有哪些条件?5.研究犯罪构成的意义是什么? 四、案例分析被告人陈××,男,20岁,书店职工。被告人金××68,男,20岁,书店职工。一天傍晚,陈××,金××结识了本镇的未婚女青年罗××、方××后,一同打羽毛球至晚

7、九点,临走前互相约定次日晚上一同到人民银行活动室去玩。第二天,陈、金、方、罗如约而至,方××还带来一位女青年李××。因活动室不开放,一行人即到方××家中闲聊。其间,陈、金二个分别向罗、方二人提出建立恋受关系,罗、方均表同意。玩到深夜,陈、金要求在方家留宿。方、罗未拒绝,于是陈××与罗××、李××同睡在床上,金××与方××同睡在沙发上。陈与罗、金与方分别互相拥抱接吻,但未发生性行为。第二天凌晨5时许各自离去。相隔几天,陈××、金××又相约先后两次到方家,分别与罗××、方××同宿,互相拥抱接吻抚摸,也未发生性

8、行为。请分析:被告人陈××、金××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第三章犯罪构成要件一、名词解释犯罪客体直接客体犯罪对象危害行为不作为危害结果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年龄单位犯罪间接故意犯罪的过失意外事件犯罪目的犯罪动机二、选择题1.按照,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A.犯罪行为的多少B.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多少C.犯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大小68D.犯罪所直接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2.按照,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