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由桃花源记说开去

论文:由桃花源记说开去

ID:11753889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3

论文:由桃花源记说开去_第1页
论文:由桃花源记说开去_第2页
论文:由桃花源记说开去_第3页
论文:由桃花源记说开去_第4页
论文:由桃花源记说开去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由桃花源记说开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由《桃花源记》说开去——适时呈现课文作者与写作背景摘要:“磨刀不误砍柴时”。通过更深入地学习《江苏省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连云港市教研通讯》之《“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兼谈新语文课堂中的课文作者与写作背景适时适当的呈现,不仅不会耽搁课堂教学的时间,相反,还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走近作者,走进时代,跨越时空,与诗文名家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最终走进文本,在“活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中尽享世外桃源般的学习快乐。关键词:“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课文作者写作背景学生主体观自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千百年来且不说有多少文人贤士论事行为引用“桃源”

2、事典,就是以专人独篇吟咏其趣其旨的诗文佳作何止千家。物换星移,“世外桃源”一语,已成为中国人民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整日与书为伴的初三孩子们对此境界更是心驰神往,于是当我第一次满怀新鲜地带着他们学习这篇千古佳文,他们的学习兴趣远远高于学习《陈涉世家》的时候。因为历来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课前我认真研究了文章的翻译,从通假字到古今异义词,从一词多义到词性活用,从特殊句式到全文翻译,但是,由于我恪守陈规的只是纠缠于文言文字词句的教学,学生的激情宛如屡次浸泡的茶叶,越来越淡,致使一篇课文学完,我们彼此都更加疑惑,更为郁闷。后来反思,我发现课堂中忽视了作者陶渊明及文章

3、时代背景与课文内容的联系,让孩子们如出而复寻桃花源的渔人一样迷失于“世外桃源”之外。那么,这部分语言应该如何呈现?何时呈现?我开始了深思……近年来,新课程理念强调,确立“学生主体观”,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完成的,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于是,当再与《桃花源记》牵手,我立足学生的主动发展,以“学”为中心,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

4、能学不教”的基本原则,灵活实践“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自学质疑模块”,课前我在《导学案》的“课前先学”中布置学生在上网、阅读的基础上,思考“陶渊明究竟生活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5这一问题,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课上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展开同学之间的资料交流、讨论,尽情调动他们的展示欲,于是,惊喜的一幕幕不断上演:有的孩子对陶渊明的身世如数家珍: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大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士族家庭。29岁那年,他为生活所迫,开始步入仕途。此后的13年间,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个性高洁,与污浊的官场格格不入,每次出仕的时

5、间都不长。41岁那年,任彭泽令仅81天,适逢郡督邮来县视察,县吏叫他束带相迎,他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还家,从此过上了隐居躬耕的田园生活。直到晚年,不改初衷。最后在贫病交迫中死去,享年63岁。有的孩子讲起文章的写作背景头头是道,大有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大家”的风范:《桃花源记》是陶渊明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即宋武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此时陶渊明归隐田园已经16年了。年轻时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

6、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后来,刘裕用毒酒杀死晋恭帝,这就不能不加深了陶渊明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现实,也不愿干预现状,只好借助刻画一个与污浊社会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这样产生的。在此基础上,我引出对课文的疏通词句和阅读理解,每个教学环节衔接自然,水到渠成,与前次教学效果相比,才真正品尝到了“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快乐和健康带给学生”的甜蜜幸福的滋味!由此不难见出:“磨刀不误砍柴时”。新语文课堂中的课文作者与写作背景的呈现不仅不会耽搁课堂教学的时间,相反,适

7、时适当的呈现还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走近作者,走进时代,跨越时空,与诗文名家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最终走进文本。根据我平时的教学实践,我特对学生了解作品作者与写作背景的意义作如下粗浅归纳:(一)了解作者与时代背景,感受象征内涵:苏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咏物抒怀”,由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杨礼赞》等几篇名家散文组成。如想完成“理解课文所写事物外在特点与内在特点的关系,以及物与情的关系;理解并学会象征、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从而感受和体悟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情怀,并在品读中陶冶情操”5的教学目标,必须让学生了解远离他们现实生活与情感的作

8、者情况与所处的时代背景。于是,在教学每篇散文之前我都设计相应的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