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747825
大小: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3
《免振捣自密实泵送混凝土研究与实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免振捣自密实泵送混凝土研究与实践摘要:在人口集中的城市施工砼工程,尘土飞扬,噪声扰民,是城市污染的一大公害,是城市急待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免振捣自密实坍落度扩展度中边差流下时间 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顾名思义,不用振捣就可以浇注成符合规范要求的混凝土,减少振捣工序,节约工时,减少噪声,净化生活环境,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一.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的技术要求。1.满足工程设计强度、防渗、抗冻要求,具有高性能、高耐久性。2.满足泵送工艺的要求。新拌混凝土减少坍落度经时损失。具有大流动性、和易性好、可泵性能好,在运输泵送过程中。3
2、.新拌混凝土具有较强的均匀性、填充性。骨料均匀分散,悬浮于水泥浆中,不离析、不分层、不泌水。具有自由流动,自密实的功能,充实在模板空间,形成致密结构。4.可持续发展。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超细矿渣,增大流动性,增强密实度,同时节约土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二.振捣混凝土的研究思路及目标。 免振捣混凝土的特点是,大流动性、自密实。 免振捣混凝土的关键是通过掺外加剂、粉煤灰、超细矿渣,精心设计配合比,使混凝土拌和物的屈服应力尽量小,实现大流动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塑性粘度,使骨料悬浮于水泥浆中,实现自密实,
3、同时满足泵送要求。1.掺高效减水剂,改善新拌混凝土性能,解决好两对矛盾:粘聚力与流动阻力的矛盾;大坍落度与泌水、分层、离析的矛盾。2.以粉煤灰、超细矿渣为掺和料,利用其颗粒效应和形态效应,提高拌和物的变形性能,增加粘聚力,增强密实程度,提高抗离析能力。3.确定先进合理的配合比。通过反复试验,解决好水泥、碎石、中砂、水、掺和料、外加剂6种组分的掺量比例,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作用,配制符合规范要求的免振混凝土。4.利用现有条件,以降低成本。使用##地方产材料,如,水泥、中砂、粉煤灰、超细矿渣和京津地区的外加剂。利用现有设备
4、,试验成功后,便于推广,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变成生产力。三.材料选用。101.凝胶材料。 水泥:##启新马牌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细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标准稠度用水量,符合GB175-1999标准。要附检验报告。 粉煤灰:##发电总厂,Ⅱ级灰,细度、烧矢量、需水量比、三氧化硫,符合JGJ28--86标准。要附检验报告。2.骨料。 中砂:迁西产,水采中砂,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颗粒级配,符合JGJ52--92标准。要附检验报告。 碎石:丰润产,人工碎石,粒径5-31.MM,压碎指标、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
5、颗粒含量、颗粒级配,符合JGJ53--92标准。要附检验报告。3.外加剂:自配JL—1。要附检验报告。 合格的原材料,是保证研究成功的基础。四.免振混凝土研究内容及检验指标。 基本内容及指标:即满足强度及免振的内容如表1。表1内容检验指标强度等级C25~C50坍落度≥250mm10扩展度≥600mm流下时间6—15S中边差≤25mm 试验结果表明:1.凝胶材料总量决定流动性。浆体增加,变形能力增加,扩展度增加,流下时间缩短。浆体过高会造成强度下降,应从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综合考虑,两者不可偏废。浆体总量控制在38%
6、左右为最好。2.砂率在40%以下时,碎石、砂浆明显分层,和易性不好,应控制在44%—50%之间。3.外加剂为自配JL—1。减水剂,加入部分缓凝成分,以实现减水、缓凝,提高流动性及填充性。五.免振混凝土优选配合比,如表2。表2序号10强度等级水胶比砂率%粉煤灰掺量%超细10矿渣掺量%水泥kg坍落度mm扩展度mm流下时10间s中边差mm强度MPa7d28d1C200.545035--1024026060061015.131.02C300.505035--2601025060071524.239.33C400.424635
7、--3022556001071037.351.44C500.3444--353632556006101046.261.6注:强度检验试块没经振捣。六.验证。1.建国路20号楼8号接层。2.田利民住宅,三层框架。七.小结。1.免振混凝土试验指标,尚无国家规范,暂用坍落度250,扩展度600,中边差25,流下时间6—16S,四项指标是可行的,有良好的粘聚性、流动性和保水性,使混凝土自密实。试验方法简便易行,容易掌握。2.利用当地材料,不求高不求洋,配制免振混凝土,完全可行,成本底少受地域制约。3.为了更有把握,把试验室的
8、成果,搬到工地进行实践,已试验两项工程,都很成功。4.免振混凝土加大了粉煤灰及超细矿渣掺量,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资源,可持续发展。5.免振混凝土,减少振捣工序,无噪声、不扰民,不受施工时间限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