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739830
大小:5.29 M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3
《王澍及其作品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通过对建筑师王澍及其作品(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五散房、宁波滕头案例馆、宁波美术博物馆)的调研,找出建筑师能够获得诸多国际奖项的原因,探索出其创作风格和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关键词】王澍环保传统1、调研背景2012.2.28注定是中国建筑业的不眠之夜,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一代表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相当于建筑的诺贝尔奖)可以说是中国建筑行业的至上光荣。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这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将要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因此我们希望通过
2、对建筑师本人及其作品的调研,研究出建筑在未来的发展趋势。2、调查方法:文献调查法3、调查结果及分析(1)王澍简介1963年生,1997年,他在杭州创立了业余建筑工作室2000年获上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博士。现任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作为一个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建筑向当代建筑语言转化的建筑师,致力于将当代艺术、人文思考、建筑学、特别是建筑的营造问题铸为一体,针对当下中国建筑学科所面对的社会问题,把强调社会学的“城市营造”,反思人文价值的“建筑艺术”和致力于中国本土建筑学复
3、兴的“历史建筑与造园学”作为若干线索,以批判的地域性视角进行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建筑语言探索及建筑创作实践,范围涉及公共建筑、大学校园、集合住宅、造园、传统城市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及当代艺术装置展览等。鉴于其主张、作品与影响,近年受邀在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罗德岛艺术设计学院、维也纳奥地利建筑中心、巴黎建筑遗产城及及拉维莱特建筑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建筑机构做专题演讲.王澍也是当今中国少数不仅活跃于建筑界,也直接介入当代艺术活动的建筑师。除相继参加1999第
4、二十届世界建协大会“中国青年建筑师实验建筑八人展”(北京),2001“变更通知-中国房子五人建造文献展”(上海顶层画廊),2001德国柏林依德斯美术馆“土木——中国新建筑展”,2004作品《三合宅/南京》参加“中国国际建筑实践展”(南京),2004作品《瓷屋1》参加金华“建筑艺术公园-国际小型公共建筑展”,2007“中国建造”展(纽约建筑中心),2006,作品“瓦园”-威尼斯双年展第十届国际建筑展首届中国国家馆(威尼斯)等建筑展外,2002作品《六分之一》应邀参加上海美术馆“都市营造-上海艺术双年展”,2003多件作品
5、应邀参加法国巴黎篷皮杜艺术中心中国当代艺术展,2003作品《拆筑间》应邀参加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在广东美术馆和北京中央美院美术馆巡回展出。(2)中国美院象山校区2001-2007年间,王澍和他所主持的业余建筑工作室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项目中坚定的实践了“重建一种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的主张。现代建筑学来自西方,在我们学习过程中也会非常关注西方大师的表现手法和设计手法。但是任何一个民族和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历史文化的传统,都有自己对生活不同的价值观,对生活的态度。而建筑这样一种产品,融人文、艺术和科技于一身。拷贝西方
6、的建筑形式无疑也同样意味着别人的生活的方式。中国建筑如何走向世界?而我更想从中国传统庭院空间的处理这个方向能得到一些启示。王澍很好的将传统融入到了现代建筑中去。王澍将中国传统文化——庭院,很好的运用于象山校区的设计,使得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庭院,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其基本手段是围合,表现形式是院落。相较于西方建筑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建筑思想,中国民居特有的自然与建筑融合的方式,山是依托,水为映衬,他们共同成为建筑的大背景。自然成为建筑的背景和组成元素,而建筑则可以自然中获得无限延伸,无形中使
7、这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体验建筑的空间。“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王澍说,象山校区,就是他造的一个小世界。这里很像中国的山水画,有山有水有树。当然,也有房子。但房子,在整个环境中,显得相对次要,而不是占有标志性的位置。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建筑学里,有比房子更重要的东西,这是和西方建筑学截然不同的一种建筑学。这是王澍对于“建筑和环境的关系”的最基本理念的体现:“自然比建筑重要多了。”象山校区的建造方式,就是要让出一半给自然,还给原来的土地。因此保留了大量的农田,这些农田可以用作农业的耕作。象山校区在空间类型上采用了合院与园
8、林庭院的交融,融入了中国最传统的合院形制,一期的建筑在山的北面,地势是北高南低,北边的房子要高,这是一个合院的基本语言。设计中运用了传统园林建筑中“平地起坡”技法,顺着山势和水势做出坡度。建筑多采用传统“合院”的形制,在每一个“合院”中,都利用石头基座等营造出地势落差,造了很多“下沉的院落”。这些院落的灵感来自传统建筑中的“天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