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735829
大小:3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3
《必修1专题1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必修1专题1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材教法分析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葛新颖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教材是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体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由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微粒的变化,物质的量是将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相联系的基本物理量,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微粒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分子间距离的变化、物质的分散体系也涉及分子等微观微粒,所以本单元很自然地引出了“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等基本概念。本专题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学
2、科的基本方法。通过第一单元的介绍,学生可以掌握分类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例如可以根据组成、状态、分散质颗粒大小等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还可以把化学反应划分成不同的种类,如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等。对物质的量的有关学习把学生带入定量研究的领域。而在后面第二、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又将接触到实验研究、模型研究等方法。这样编写注意了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对初中化学的主体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建构,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引入新的知识,使学生较好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知识切入符合
3、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解决了老教材中新旧知识体系经常脱节的不足。从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这部分知识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本单元涉及的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分散系、溶液、胶体、电解质、非电解质、电解质的电离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部分有氧化还原反应,这些都为后面学习必修2以及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做了铺垫。物质的分类转化部分对一些常见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进行总结和归纳,可以为后阶段学习钠、镁、氯、氮和硫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打下必要基础。教材编写的时候注意分散难点
4、。如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并没有一步到位,而只是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让学生掌握其基本特征,接着陆续在后面的教材中了解其实质为电子转移,介绍配平方法,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直至在电化学中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当然对于物质的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等内容的处理都是这样层层推进。这种分散难点的内容安排、以及对同一概念内容在不同模块中逐步深化的设置方式符合学生认识螺旋式发展的特点,有效保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栏目设置,如活动探究、交流讨论、问题解决、整理归纳、拓展视野、化学史话、资料卡等,这些设置蕴涵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
5、了新课程的理念,能够充分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大量精选的图片、表格的使用使教材不再死板,使化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已经为人类的生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还将起着更大的作用。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设置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空间,使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不再是一句空话。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物质分类与转化知识的回顾与讨论,掌握对常见化学物质的典型分类方法,知道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基本规律,熟悉反应基本类型,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掌握物
6、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概念及相关化学计算技能。(3)知道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学会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简单计算。(4)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对比、交流与讨论,培养自主探究和分析归纳的能力。(2)通过拓展,使学生体会学习过程中的发散性思维。(3)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2)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
7、和谐,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形成物质分类的思想,了解分类思想对研究化学的重要性。(2)通过对物质的量的学习建立科学的计量方法。【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课时安排】物质的分类及转化2课时物质的量 2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1课时物质的分散体系1课时三、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新教材的很多理念是全新的,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矛盾的,它更多提倡的是一种探究式学习,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等互动性较强的新型学习方式,强调发展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作为新课程的理念的贯彻者和执行者,首先要认真研读
8、新课标,理解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精神,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其次要认真研读新教材,重视研究新教材各模块之间的不同与联系,备课时才能通盘考虑,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较好地把握教材各模块教学的深广度。正确处理好课时要求与教学容量的关系,改变现行教学中一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