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717087
大小:3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3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0601102班)一,名词解释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不能超过30%。(建筑占地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计。)容积率: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平方米/HA)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与居住区用地(万平方米)的比值表示,也称建筑面积毛密度。(规划地块内建筑总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地块内绿地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以
2、百分比计。)建筑高度:由室外明沟面或散水坡面量至建筑物主体最高点的垂直距离。建筑后退:建筑相对于规划地块某方位边界后退的距离。建筑间距:为满足日照、消防、卫生、安全和建筑保护等要求而规定的与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住宅为保证后排在规定的时日能够获得所需的日照量(日照标准)而保持的一定间距 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停车率: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CBD(中心商务区):指场所中商务活动集中的地区。道路
3、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路幅的边界线。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控制线。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布置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做的具体安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
4、,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定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二,填空题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按居住建筑的层数分类低层:一般指1-3层多层:一般指4-6层中高层:7-9层高层:大于等于10层消防间距住宅侧面间距: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米;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米,高层建筑主体须有不小于1
5、4周长的防火面,防火面一侧的群房高度不应大于5M。消防回车场一般15*15M大型18*18M,转弯半径12M。
6、居住区必须设置消防栓,每一个消防栓的服务半径为150米。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度,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小区路:路面宽6--9M,控制线10--14M;组团路:路面宽3--5M;控制线宽8--10M;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
7、,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区内尽端式车道长度不超过120米,尽端设12x12米的回车场;(附表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见规范P21)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各种管线的埋设(可布置在非机动车道或机动车道下面)离建筑物的水平排序,由近及远宜为: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燃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各类管线的垂直排序,由浅入深宜为:电信管
8、线、热力管、小于10KV电力电缆、大于10KV电力电缆、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居民汽车停车场车率不应小于10%;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于居民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修建性详细规划中,规划地段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广场的适用尺寸:最小61*91M,最大162*244M,广场周围建筑适宜高度是广场的1
9、3,最少不能小于1
10、6。三,简答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2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11、、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4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