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见证黄陂战役的历史意义

档案见证黄陂战役的历史意义

ID:11695163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3

档案见证黄陂战役的历史意义_第1页
档案见证黄陂战役的历史意义_第2页
档案见证黄陂战役的历史意义_第3页
档案见证黄陂战役的历史意义_第4页
档案见证黄陂战役的历史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档案见证黄陂战役的历史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档案见证黄陂战役的历史意义档案见证黄陂战役的历史意义档案见证黄陂战役的历史意义档案见证黄陂战役的历史意义档案见证黄陂战役的历史意义  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回顾我军彪炳史册的卓越功绩和曲折前进的发展历史,总有那么一些战斗发生在险要历史关头,让我军绝处逢生;总有那么一些关键决断正当其时,让我军化險为夷;总有那么一些宝贵经验和惨痛教训孕育于鲜活的革命实践,激励我军不断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失败走向胜利。解放军档案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革命历史档案,真实记录了在军队发展过程中许多值得记怀和研究的经典战例。其中一份1933年3月1

2、2日,由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总指挥董振堂、总政委朱瑞起草的《黄陂战役战斗详报》,详细记录了黄陂战役的战前准备、作战部署、对敌增援部队处置情况等具体细节,认真总结了战役战斗的经验教训,客观评述了此次战役的重大意义,一场充满着曲折、凝结着启示、扭转了战局的战役从字里行间呼之欲出,仿佛昔日重现。关于黄陂战役,毛泽东曾有十字之评:“空前光荣而伟大的胜利”,而蒋介石则哀叹:“此次挫败,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疼”。   一、生死存亡关键一战   黄陂战役发生于我军内忧外患的危难之间,是关系存与亡的关键一战。1932年的黄陂风云际会,红

3、军的星星之火面临风雨飘摇的考验和内外兼忧的挑战。黄陂战役的胜利之所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正是因为当时的红军外有强敌、内有分歧,红军面临的不只是进退成败,而是生死存亡。   一是国民党大军压境。1932年6月,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反革命军事“围剿”。7月,蒋介石以62万兵力重点围攻鄂豫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军被迫转移。12月,蒋介石调集40万兵力,向中央苏区大兵压境。1933年1月底,蒋介石更是到南昌亲自指挥作战,不再以杂牌军打头阵,而主要依靠嫡系部队向前冲锋,摆出“非要消灭朱毛红军主力不可”的态势。此时中央苏区红一

4、方面军只有约7万人,敌我实力悬殊,形势非常危急。   二是“左倾”错误干扰。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掌握了党的大权,在军事指挥中指手划脚。从1932年11月16日到1933年1月12日,在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积极进攻”、以进攻打破敌人“围剿”的要求下,红军虽一度占领了金溪等县城,却没有达到吸引敌方主力决战的目的,反而使部队疲惫。在此情况下,苏区中央局仍坚持“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思想,抛弃毛泽东的“积极防御、诱敌深入”作战方针,否定朱德、周恩来、王稼祥等提出的运动歼敌计划,强令红军在敌人合围之前出击,攻城打援,求得速胜,以“夺取中心

5、城市实现江西一省的首先胜利”,他们的意见是“猛攻南丰,虽大损失,亦所不惜”。这种冒险的思想,置红军于险恶的境地。   三是战时临阵换将。1932年10月,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召开全体会议,矛头指向毛泽东,批评其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主张向赣东北发展的正确意见,称这是“不尊重党的领导”、组织观念不强的表现,提出“由恩来同志负责战争领导总责,泽东同志回后方负责中央政府工作责任”。随后,毛泽东被临时中央借故调往后方,并撤销其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实际上是剥夺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反“围剿”的重任落在到了朱德和周恩来肩上,他们二人坚决

6、反对解除毛泽东的职务,但在紧急情况下义不容辞地挑起了指挥前线作战的重担。毛泽东在战前被迫离开,也在红军内部引发了重大分歧。   二、开创先例精彩一战   黄陂战役开创了大兵团伏击战的光辉范例,是充满惊与险的精彩一战。黄陂战役中,红军俘获敌人1万余人,缴获枪支1万余支,火炮40余门,战绩辉煌,开创了红军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兵团伏击战的战例。当时,附近几个县派农民帮助红军搬运战利品,竟然搬运了一个星期才搬完。黄陂战役之所以在红军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盖因期间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不仅是一场大胜仗,更是一场漂亮仗。   一是强攻不克,毅然

7、退却。2月7日,根据中央局指示,朱德与周恩来作出进攻南丰的决策部署。2月12日黄昏,红一方面军奉命对城坚炮利且有两万守军的南丰城发起猛攻,经过一整夜冒雨激战,仍被阻于南丰城下,仅仅消灭了敌人不到一个营的兵力,红军部队却伤亡400余人。这时国民党陈诚命令其精锐部队迅速增援,意图将红军主力一举歼灭。情况十分危急,朱德、周恩来当机立断,改变攻击南丰的决心,主力转移至东韶、洛口地区休整,待机歼敌,避免了被敌合围于城下的危险。对此,毛泽东评价道,红军“攻南丰不克,毅然采取了退却步骤,终于转到了敌之右翼,集中东韶地区,开始了宜黄南部的大胜仗

8、”   二是虚实结合,诱敌深入。档案《黄陂战役战斗详报》在战前敌我形势分析中写道:“安乐之敌五十二、五十九两师,由黄陂、东陂、新丰市三线,向广昌方向前进”,“宜黄敌人十一师有向神岗河口前进模样。”面对陈诚三个纵队准备在南丰、广昌地区与红军决战的战略企图,红军主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