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685275
大小:298.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8-07-13
《内科常见症状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常见症状的护理一、发热病人的护理发热是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观察要点】1、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30~60分钟后复测体温。2、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了解血常规、血容比、血清电解质等变化。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3、观察末梢循环情况注意有无抽搐、休克等情况的发生。【护理要点】1、安置病人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注意安全。2、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定时开放通风。3、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
2、素,保证按时、足量、现用现配。4、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5、每日酌情口腔护理2-3次或进食前漱口。6、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穿棉质内衣,保持干燥。7、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保持病人心情愉快,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最佳状态。【指导要点】1、指导病人食用易消化、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的饮食,多饮水。2、指导病人穿着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于排汗。3、指导病人了解发热的处理方法。4.、告诉病人忌自行滥用退热药以及消炎药。二、咯血病人的护理45咯血是指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经口排出者,包括大量咯血、血痰或痰中带血。【观察要点】1、病人
3、的呼吸、血压、脉搏、心率、神志、尿量、皮肤及甲床色泽,已经发现休克。2、咯血颜色和量,并记录。3、止血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4、窒息的先兆症状咯血停止、紫绀、自感胸闷、心慌、大汗淋漓、口痒有血腥味及精神高度紧张等情况。【护理要点】1、宜卧床休息、保持避免不必要的交谈。及时清除血污物品,保持床单位整洁。2、向病人做必要的解释,使其放松身心,配合治疗,鼓励病人将血轻轻咯出。3、一般静卧休息,使小量咯血自行停止。大量咯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翻身,协助病人取患侧卧位,头侧向一边,有利于健侧通气,对肺结核患者还可防止病灶扩散。4、保证静脉通路通常,并正确计算每分
4、滴数。5、准确记录出血量和每小时尿量。6、备齐抢救药品及器械,如止血剂、强心剂、呼吸中枢兴奋剂等药品,开口器、压舌板、舌钳、氧气、电动吸引器等急救器械。7、药物应用(1)止血药物:注意观察用药不良反应。高血压、冠心病、孕妇禁用垂体后叶素。(2)镇静剂:对烦躁不安者常用镇静剂,如地西泮5~10mg肌注。禁用吗啡、哌替啶,以免抑制呼吸。(3)止咳剂:大咯血伴剧烈咳嗽时可用少量止咳药。8、大咯血者暂禁食,小量咯血者宜少量凉或温的流质饮食,比年饮用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饮料。多饮水及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使便秘时可给缓泻剂以防诱发咯血9、窒息的预防及
5、抢救配合(1)应向病人说明咯血时不要屏气,否则易诱发喉头痉挛,如出血引流不畅形成血块,将造成呼吸道阻塞。应尽量将血轻轻咯出,以防窒息。(2)准备好抢救用品如吸痰器、鼻导管、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包。45(3)一旦出现窒息,开放气道是抢救的关键,上开口器立即清除口腔、鼻腔内血凝块,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内的血液及分泌物。(4)迅速抬高病人床脚,使成头低足高位。(5)如病人神志清楚,鼓励病人用力咳嗽,并用手轻拍患侧背部促使支气管内淤血排出。(6)如患者神志不清则应该迅速将病人上半身垂于床边并一手托扶,另一手轻拍患侧背部。(7)清除患者口、鼻腔内的淤血。用压舌板刺激其喉
6、咙部,引起呕吐反射,使能咯出阻塞咽喉部的血块,对牙关紧闭患者用开口器及舌钳协助。(8)如上措施不能使血块排出,则应立即用吸引器吸出淤血及血块,必要时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镜直视下取血块。气道通畅后,若病人自助呼吸未恢复,应行人工呼吸,给予高流量吸氧【指导要点】1、告知病人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2、告知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引流排痰。3、向病人讲解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4、告知病人不要过渡劳累,避免剧烈咳嗽。5、告知病人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剧烈运动。三、昏迷患者的护理昏迷为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按程度不同分为三个阶段:①轻度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
7、,无自主运动,对生、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尚可出现痛苦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和吞咽反射可存在。②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剧烈刺激可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无眼球运动。③重度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观察要点】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大小、对光反射。1、评估格拉斯哥意识障碍指数及反应程度,了解昏迷程度发现变化立即报告医生,按要求记好护理记录。452、观察病人水分与电解质的平衡,记录出入量,作为指导每日补液量的依据。【护理要点】1、呼唤病人
8、操作时,首先要呼唤其姓名,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2、建立并保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