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685104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3
《在今年的暑期培训中有幸听了两节好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反思北岭中学陈伟波在今年的暑期培训中有幸听了两节好课,一节是《行路难》,一节是《孔乙己》,两节课各有千秋,最关键的是对我的课堂教学很有帮助。《行路难》一课中所展示的“重朗读,重积累”的教学理念,更是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首先,该课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都是下文的一个铺垫。在《行路难》一课中,老师以余光中的一首小诗导入,先让学生从小诗中得出李白的诗风,后回忆李白的诗歌,为下文的朗读指导提供了依据。不仅让学生丰富了知识,而且为课外拓展设下了一个铺垫。其次,老师对诗歌朗读的指导准确而到位,老师并没有急于给学生范读,而是先通过学生读感受诗的优美,感
2、受诗的意境,老师再指导、评价。最后老师才有感情地范读诗歌,这既给了学生一个自己体会的的余地,也让整个课在此达到一个小高潮。在老师的层层指导下,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朗读指导结束后,余老师让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并感受诗中最美好的句子及谈谈对诗中难句的理解。最后,课内外知识的联动。在学生说出诗中最美好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师生进行了该名句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的现实意义。第二节课是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老师教学的切入点很棒。他以人物形象分析为线索,通过直接分析孔乙己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来得出他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同时兼顾
3、侧面即对社会环境的剖析来烘托。老师以极高的思想境界在看似拉家常般的师生互动中引领着学生出入教材之中,且做到了重点明确,散而不乱。最近我们老是在谈和谐、高效课堂,结合两堂课的成功之处,再反思我的课堂教学,我得出如下体会:首先教师应该给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行路难》《孔乙己》这两堂课都给
4、了学生一个自主参与的学习空间,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课堂自然高效。其次,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这方面教授《行路难》的老师做得最成功。第三,为了
5、改变语文课堂"满堂灌"不能走向"满堂问"。这是一个误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也经常犯这个错误,本来想改变却成了累赘,特别是在教授较难理解的课文时。往往是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或是非问,或选择问,或填空问,或自问自答,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对于学生的回答,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 如今看来这种"满堂问"的教学,其实仍然是一方强引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新课程中阅读对话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我觉得要有所改变教师要把握两个关键。首先是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对课文而言,覆盖全文,具有"
6、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对学生而言,这一点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如《孔乙己》一课的教学中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孔乙己本是悲剧人物,人们(包括你)为何还要笑呢?"这样的问题既立足于文本,又关照了学生。学生顺着这一问既能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又能引发自身的探索意识,对文本进行深入探讨。一堂课有这么一两问就足够了。其次要有敏锐地洞察、果断地把握学生思维流向及流程的教学机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有时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形,当教师提出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讲完,学生就回答得一步到位。针对这种情形,教师就不必再按教案中的步骤一一追问学生,而应顺
7、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推进。最后,教学中应该慎用多媒体。在多媒体刚刚运用到教学中时,我们曾经盲目过,就好像找到了上课偷懒的诀窍,随便从网上下载个PPT就到班里去上课了。仔细想来那可真是不负责啊。不一定是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甚至于眉飞色舞,喜形于色,就能实现高效了,而是看学生真正学会了多少,理解了多少,是不是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呢?以上谈到的两节课很清淡,就在于他没有让多媒体来主宰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曾经也听过一堂《孔乙己》老师把孔乙己的故事做成了动画片,功夫下了不少,课时拿到课堂上却只成了个占事件不讨好的东西。
8、 语文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