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数学本周计划(7.2-7.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等数学计划对应教材:高等数学上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本周学习任务第一单元:1.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3.复合函数、分段函数、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4.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5.极限及左右极限的概念,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6.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第二单元:1.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会利用其求极限;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2.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利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3.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左、右连续的
2、概念,判断函数间断点的类型;4.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会用这些性质.第三单元:1.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关系,导数的几何意义、物理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2.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3.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4.会求以下函数的导数:分段函数、隐函数、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反函数.单元学习内容学习知
3、识点习题章节练习题目备注第一单元第一章第1节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初等函数具体概念和形式,函数关系的建立习题1-14(3)(6)(8),5(3)★,9(2),15(4)★,17★本节有两部分内容考研不要求,不必学习:1.“二、映射”;2.本节最后——双曲函数和反双曲函数第一章第2节数列极限的定义;数列极限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习题1-21(2)(5)(8)★1.大家要理解数列极限的定义中各个符号的含义与数列极限的几何意义;2.对
4、于用数列极限的定义证明,看懂即可第一章第3节函数极限的概念;函数的左极限、右极限与极限的存在性;函数极限的基本性质(唯一性、局部有界性、局部保号性、不等式性质,函数极限与数列极限的关系等)习题1-32,4★1.大家要理解函数极限的定义中各个符号的含义与函数极限的几何意义;2.对于用函数极限的定义证明,看懂即可第一章第4节无穷小与无穷大的定义;无穷小与无穷大之间的关系习题1-44,6★大家要搞清楚无穷大与无界的关系第一章第5节极限的运算法则(6个定理以及一些推论)习题1-51(5)★(11)★(13)★
5、,3★,5有理分式函数当的极限要记住结论,以后直接使用第二单元第一章第6节函数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夹逼定理,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两个重要极限(注意极限成立的条件,熟悉等价表达式);利用函数极限求数列极限习题1-61(2)(6)★,2(1)(4)★,4(1)(3)★1.利用单调有界原理推导第二个重要极限可以不用细看;2.“柯西极限存在准则”考研不要求第一章第7节无穷小阶的概念(同阶无穷小、等价无穷小、高阶无穷小、低阶无穷小、k阶无穷小)及其应用;一些重要的等价无穷小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确定方法习题1-7
6、1,2,3(1),4(3)★(4)★例1和例2中出现的所有等价无穷小都要求熟记第一章第8节函数的连续性,函数的间断点的定义与分类(第一类间断点与第二类间断点);判断函数的连续性和间断点的类型习题1-83(4),4★,5熟记:1.连续性的定义;2.间断的定义与间断点的分类第一章第9节连续函数的和、差、积、商的连续性;反函数与复合函数的连续性;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习题1-93(4)(6)(7),4(4)★(6)★,6★——第一章第10节有界性与最大值最小值定理;零点定理与介值定理(零点定理对于证明根的存在是非
7、常重要的一种方法)习题1-101,3★考研不要求的内容:“三、一致连续性”第一章总复习题总结归纳本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公式、基本方法总复习题一3(2),9(2)(4)(6),10,13——单元学习内容学习知识点习题章节练习题目备注第三单元第2章第1节导数的定义、几何意义、物理意义;单侧与双侧可导的关系;可导与连续之间的关系;函数的可导性,导函数,奇偶函数与周期函数的导数的性质;按照定义求导及其适用的情形,利用导数定义求极限;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习题2-12,6,7,8,13★,16
8、(2)★,17——第2章第2节导数的四则运算公式(和、差、积、商);反函数的求导公式;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分段函数的求导习题2-22(9)★,3(2),4,7(8)★,8(5),11(6)(9)考研不要求的内容:“例17双曲函数与反双曲函数的导数”第2章第3节高阶导数;n阶导数的求法(归纳法,莱布尼兹公式)习题2-31(3),3(2),4(1),8★,10(2)★例3例4例5的结论要求记住,以后可直接利用第2章第4节隐函数的求导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