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679266
大小:5.02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7-13
《大型养路机械行业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行业发展及作用一、大型养路机械发展概况大型养路机械是运用于铁路线路检查、养护及修理的大型设备,如:全断面道碴清筛机、捣固车、钢轨打磨列车、大修列车等。1.国外大型养路机械发展概况n60年代中期,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的发展,引发了各国铁路竞相采用大型养路机械。n至8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的铁路已形成以大型养路机械为主要作业手段的格局,基本上保证了现代化铁路的安全运营。n铁路线路作业机械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各国铁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例如,现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设备有:作业效率较高的RM2004型清筛机;带动力稳定功能的09-3XDynamic型三枕捣固车;能对
2、翻浆冒泥、承载力不足的路基进行整治的路基处理车;能对铁路线路进行成段更换钢轨和轨枕作业的大修列车等。RM2004型清筛机09-3XDynamic型捣固车AHM800-R型路基处理车P95型大修列车2.国内大型养路机械发展概况n至上世纪70年代,我国铁路线路修理一直采用人工或小型养路机械作业,效率和质量较低。n80年代,采用人工或小型养路机械已不能保证作业质量和行车安全,而我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尚属空白,出现了繁忙干线无法实施有效修理的被动局面。n从1983年起,铁道部陆续从国外采购了捣固车、清筛机、配碴整形车和动力稳定车等大型养路机械,对提高线路质量、保障运输安
3、全和扩能创造了条件,显示出人力和小型机械不可替代的作用。n1988年,铁道部确立了高起点引进国外大型养路机械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实现国产化的方针。并组织形成了以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为主导厂,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铁道部专业设计院、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株州电力机车研究所等单位参加的大型养路机械攻关联合体。n培育了养路机械骨干企业:Ø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Ø襄樊金鹰轨道车辆有限责任公司Ø北京二七机车厂Ø宝鸡工程机械厂n通过技术引进和二次创新,国内企业已成功研制了一批大型养路机械如:引进技术国产化成功的RM80型清筛机和09-32型捣固车
4、;自主研制成功的WD-320型动力稳定车和SPZ-440型配碴整形车;引进技术国产化成功的PGM-48型钢轨打磨列车等,成为我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装备的主体。SRM80型清筛机09-32型捣固车WD-320型动力稳定车PGM-48型钢轨打磨列车n加强技术管理和培训:Ø组织编写了技术文件或标准为加强大型养路机械的使用和管理,铁道部相继组织编写了《大型养路机械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大型养路机械各部件检修规则、《大型养路机械验收规则(试行)》、《大型养路机械配件管理办法(暂行)》、《大型养路机械附属车辆装备标准(试行)》、主要设备技术状态完好条件、《线路机械通用试验方法
5、》、《工务作业标准》、《大型养路机械使用管理规则》、《养路机械及线路检测设备装备标准》等技术文件或标准。Ø组织编写了培训教材、杂志并成立了培训中心为加强技术学习,铁道部组织编写了大型养路机械培训教材;组织主办了《大型养路机械通讯》杂志;成立了“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培训中心”,专门负责全路大型养路机械操作、检修和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这些规则、标准、教材、杂志及培训工作对促进大型养路机械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n至“十五”末,全路装备的大修机组、维修机组、各类专项修理机械及专用设备已初具规模。目前主要用于繁忙干线、干线、客运专线和特殊困难线路的养护。n目前,发展
6、大型养路机械已列入我国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并被确定为表征我国铁路技术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n我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已进入了持续、规范发展的新阶段。二、大型养路机械的作用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安全,作业后线路质量均衡、稳定,显示出人力和小型机械不可替代的作用,综合效益明显。已成为工务施工必需的先进生产手段,是保证铁路线路设备质量良好、状态稳定、确保列车按规定速度连续、不间断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大型养路机械的应用,为全路六次提速扩能、重载运输、保证行车安全、推进工务修制改革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显著成效。作用主要体现在:Ø提高了线路修理能力,较大地改善了线路修理质量;Ø确
7、保了提速目标实现及运输安全;Ø缓解了运输、施工矛盾,挖掘了运输潜力;Ø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Ø提高了工务装备水平,推进了工务体制改革。第二章行业管理现状一、现行工务修理体制及生产力布局1.我国现行修理体制目前,我国大型养路机械设备实行铁道部、铁路局、工务机械段三级管理。Ø铁道部运输局基础部是全路大型养路机械的主管部门。Ø铁路局工务处是铁路局大型养路机械的主管部门;Ø工务机械段是大型养路机械运用管理工作的实施部门。2.工务生产力布局“十五”期间装备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工务技术进步和体制改革,工务生产力布局相继进行了较大调整,数量相应减少,设备趋向集中管理使用,装备
8、有所加强。截至2006年3月底,全路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