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650600
大小:3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13
《被蒋经国软禁33年的“海龟”将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被蒋经国软禁33年的“海龟”将领 由于他深厚的学历背景和过人的才气,回国不久便在众多国民党将领中脱颖而出。但在别人的眼里,孙立人飞扬跋扈且特立独行,始终有一种难以接近的傲气。 1942年3月下旬,被日军围困的中国远征军内部开始出现分歧,史迪威和罗卓英面对腊戍已经沦陷的事实,认为军队回撤中国极不现实,提议撤到日军尚未染指的印度重新集结。杜聿明则认为国内战场急需兵力,不愿跟随英军撤往印度,而是选择穿过缅北的野人山和高黎贡山回到国内。双方争执不下,在请示蒋介石后,才最终决定采用杜聿明的方案,开始向国内撤退。 4月10日下午,远征军各部纷纷丢弃无法
2、运回的战车和重型装备,准备穿越野人山。此时,杜聿明接到新22师师长廖耀湘的报告,得知孙立人的38师并没有跟上来,他立刻派人返回侦察。原来,第38师的步兵早已乘坐坦克、装甲车和汽车,朝印缅交界地带开拔。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孙立人作为杜聿明的下属,理应服从上级安排,何况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也对此作出指示。孙的行为看起来极其大逆不道,但实际上与他的经历和性格有关。孙是中国军官中少有的美国军校高材生,在西方军事思想的教育下,他向来认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加之他个性刚烈,自认为正确的观点就一定会坚持。而杜聿明则恰恰相反,这位黄埔一期的学生、蒋介石的心
3、腹战将,对蒋言听计从,从不忤逆。 淞沪会战爆发后,孙立人统率所部冲锋陷阵,在战场上身先士卒,一度被榴弹炮击中,浑身上下到处是伤,并陷入昏迷之中。1938年,他刚刚康复就参加了武汉会战。 在这两次战役中,孙立人凭借无畏的作战风格和沉稳的临场指挥,打出了自己的威风,让国民党高层另眼相看,也因此得到蒋介石的重用。 加入远征军赴缅作战后,这位勇猛的将军带着新38师,从围困仁安羌的日军手中解救出7000多名英国士兵。 仁安羌位于马革威以北公里处,这座小城西面和北面分别是伊洛瓦底江和拼墙河,东面就是当时缅甸最大的仁安羌油田,同时也是发电基地。日军对这个战略要
4、地觊觎已久,一路尾追英军来到此地,先是派出两个联队包抄英军的退路,又打退了英军的救援部队,将仁安羌重重包围。激战数日后,英军弹尽粮绝,水源也被切断,慌乱之中向中国远征军求援。 罗卓英并不愿意把战斗力分散到仁安羌,便安排了孙立人的第113团前去支援,当时日军的数量是该部的七倍之多。孙立人接到命令后,很不赞同这种送羊入虎口的做法,连夜请示罗卓英后留下一句“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自己则快马加鞭追上了开往仁安羌的中国部队。 当时第113团只有1 121人,孙立人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立即召开会议。他认为日军一路长驱直入,必定会疏于防范,正面和
5、敌人交战是不可取的,频繁的夜袭、近战肉搏才是取胜之道。 次日凌晨时左右,第113团的夜袭开始了。短短三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中国军队将日军的包围圈生生撕开一角,成功解救出英军7000多人,并抢回了被日军夺走的战车和辎重。 仁安羌战役是中国军队抗战当中以少胜多的典型案例,因此孙立人在战后得到了国际方面的一致认可。但是他跟国民党其他军官之间的关系却很糟糕,由于奉行一意孤行的为人处世之道,多年下来他得罪了太多的人。 1955年10月31日,国民党当局免去孙立人总统府参军长的职务,以“不杀、不审、不问、不判、不抓、不关、不放”的“七不政策”软禁他长达33年之久
6、。直到1988年1月蒋经国逝世后,孙立人才恢复了人身自由。 孙立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在曾任山东知府父亲的教育下,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熏陶。191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即后来的清华大学),1923年公费留学美国,学习土木工程。1923年,孙立人瞒着父亲,进入弗吉尼亚军校,接受西方严格的军事教育。 孙立人曾在回忆录中提到自己童年时的一段难忘经历。12岁那年,他在青岛海边捡石头玩,被几个德国小孩联手欺负了一番,不但石头被抢走了,还被狠狠打了两个耳光。他回家告诉父亲,却被告知当时青岛是德国人的占领区。这件事对孙立人的影响很大,他一直无法忘记那一耻
7、辱,立誓要赶走中国大地上的侵略者,从此复兴中华就成了这位抗日名将奋斗一生的目标。 由于他深厚的背景和过人的才气,回国不久便在众多国民党将领中脱颖而出。但在别人的眼里,他飞扬跋扈且特立独行,始终有一种难以接近的傲气。 (摘自陈钦著《我的河山》,中信出版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