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清洁生产技术1

水稻清洁生产技术1

ID:11648556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3

水稻清洁生产技术1_第1页
水稻清洁生产技术1_第2页
水稻清洁生产技术1_第3页
资源描述:

《水稻清洁生产技术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水稻清洁安全生产技术1、技术概述:基于水稻产地环境质量背景评价和水稻优质清洁安全生产合理区划的基础上,通过水稻栽培方式合理布局、生长发育诊断指标精确调控、氮高效品种筛选利用、秸秆还田、优质降污施肥、病虫草害高效清洁防除、稻鸭(渔)共作复合生态种养,实现水稻清洁安全生产的一项综合配套技术体系。2、适宜区域:全省各稻区。3、技术要点(1)栽培方式合理布局及其适宜品种类型。苏北、苏中地区适宜的栽培方式为机插与抛秧,适宜的品种类型苏北为中熟中粳;苏中为迟熟中粳搭配早熟晚粳;苏南地区适宜的栽培方式为机插,适宜的品种类型为早熟晚

2、粳搭配中熟晚粳。(2)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高产优质形成的生育量化指标及其诊断技术。根据水稻出叶和各部器官生长之间的同步、同伸规则,以叶龄模式对水稻品种各部器官(根、叶、蘖、茎、穗)的建成和产量因素形成在时间上作精确定量诊断。重点是在掌握水稻品种主茎总叶片数(N)、伸长节间数(n)基础上,明确与应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拔节叶龄期(N-n+3)、穗分化叶龄期(叶龄余数3.5~0)等生育关键时期共性生育指标与精确定量诊断方法,使众多的品种归类,实现栽培技术模式化、规范化。(3)秸秆机械化还田培肥地力综合配套技术。主要以“久

3、保田588型”联合收割机收获前茬与切碎秸秆,留茬10~15㎝,秸秆长度在5~10㎝,并匀铺于田面后灌溉水层浸泡2~3天在旋耕,以软化土壤、削弱秸秆韧性,减少机械作业强度,旋耕时留薄层水(田面水层高处见墩、低处有水为准),并用中型拖拉机配套埋草旋耕机深旋埋草平整,或用手扶拖拉机旋耕埋草旋耕两遍以提高埋草深度与田面平整度、整洁度。(4)优质降污高效施肥技术。在筛选适应不同地区高产氮高效型水稻品种基础上,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肥料施用准则合理精确施肥,注意有机无机结合,加强秸秆还田与绿肥还田,用斯坦福的差值法公式计算施氮量:施氮总量

4、(公斤/亩)=(目标产量需氮量-土壤供氮量)/氮肥当季利用率。单季粳稻亩产600~700公斤的百公斤稻谷需氮量为1.9~2.0公斤,基础产量300~400公斤的地力水平的每百公斤稻谷的需氮量为1.5~1.6公斤,氮素当季利用率为42.5%(40%~45%)。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分别为5:5~6:4,前茬作物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基蘖肥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穗肥在中期叶色褪淡后于倒4、倒2叶施入。磷、钾肥用量按当地测土配方施肥比例而定;磷肥基施,钾肥50%作基肥,50%作拔节肥。(5)病虫草高效清洁安全综合防治技术。根据区域水稻生

5、产基地环境质量及不同层级(无公害、绿色与有机)清洁生产目标,严格执行不同层级病虫害防治技术标准,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稻田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考虑有害生物、有益生物及其它中性事物等环境因子,协调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充分发挥作物、天敌、环境的综合效应,创造和形成一个有利于水稻生长和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发育的稻田生态系统,将病虫草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保证水稻高产、优质、低成本、(少)无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