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时代晚期第3讲

旧石器时代晚期第3讲

ID:11634437

大小:18.50 MB

页数:118页

时间:2018-07-13

旧石器时代晚期第3讲_第1页
旧石器时代晚期第3讲_第2页
旧石器时代晚期第3讲_第3页
旧石器时代晚期第3讲_第4页
旧石器时代晚期第3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旧石器时代晚期第3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旧石器时代晚期35,000to10,000ya郑州大学考古学系崔天兴2010年10月24日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时间:35000~10000ka分期方案:三分or两分现代人的世界范围的广泛扩散技术革新现代人行为4.1概述4.2北方东部的发现4.3北方西部的露天遗址4.4南方的晚期智人及其文化旧石器时代年代概略BasalPaleolithic2.5to1.8myaTimeofHomohabilisOlduwantoolsLowerPaleolithic1.8mto250kyaTimeofHomoerectusAcheuleanhandaxesMiddlePaleo

2、lithic250to40kyaTimeofH.neanderthalensisMousteriantoolsTheUpperPaleolithic40to10kyaChatelperronianAurignacianGravettianSolutreanMagdalenian旧石器时代晚期环境背景最后冰期间冰阶(氧同位素3阶段)即前次冷峰过后,气候有一个回暖的阶段,然后又开始向新的冷锋发展。如萨拉乌苏、刘家岔遗址的疏林草原环境等。距今3万年左右,中国气候也向干冷方向发展,距今1.8万年左右,是最后冰期冰盛期。此时是第四纪冰期气候最冷的一个时期。极地冰盖迅速扩

3、大,并向低纬地区发展,海平面急剧下降,海平面下降的幅度在中国沿海一带也达到130米以上。海平面下降导致沿海大陆架出露,此时的台湾岛、日本海均有路桥与大陆相连。冰期的影响不仅限于海陆分布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环境的重要影响。极地冰盖的扩张和海岸线的后退,使中国大陆性气候增强,而东南季风影响减弱。在最后冰期的最盛期,标志着干冷环境的黄土堆积已经达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华北西北部地区形成荒漠草原区、冻土区;东南部保留局部温带半湿润、半干旱的草原或森林—草原环境。这种格局决定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不同文化类型的分布,并改变了本区在早中期一直延续存在的纬向性的文

4、化差异,而形成了东西向的文化差异。南方地区:温带森林草原景观、半干旱的草原环境;这种情况也影响文化景观的分布。在此时南方地区早中期“东西部”的文化差异也变得模糊,甚至出现了北方地区同样的发展趋势。最冷锋过后,气候又向暖湿方向发展。欧洲大陆玉木冰期和冰后期植被关系变化示意图华北地区更新世冰期与间冰期气候变化与植被关系模式图一、北方地区北方东部(早期(穴居者)、晚期(狩猎者)),如北京房山周口店山顶洞遗址、辽宁海城仙人洞、河北承德四方洞遗址、山西陵川塔水河、河南安阳小南海、河北石家庄沕沕水风景区水帘洞遗址北方西部(专业狩猎人群)山顶洞遗址第一文化居(最上之文化层)

5、:厚约30公分,距洞口底部(即“中国猿人”产地最上层)之上约有3公尺.在这—层发现人类残骨数件、—枚穿孔的牙齿和两件火石石器.第二文化层:尚分为数薄层;距上室洞底之上约l公尺.由这文化曾发现有人类牙齿及残骨数件,并不出1立方公尺体积之内,发现现28枚穿孔之狐的犬齿。第3层位于上室底部,颜色很黑,包含物较少,但石钟乳和石灰岩都被烧过,说明曾经为人类居住,厚60厘米。第4层,位于下室之上5米处,此层的上部发现3件完整的人类头骨和一部分躯干骨,在骨骼旁边分布有装饰品,散布着赤铁矿粉,说明下室是葬地;第5层较厚,堆积于下室洞底之上,遗物较少,仅发现有人类牙齿。第5层之

6、下,为下窨部分,不包含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但发现有很多完整的动物化石,其中以食肉类居多。年代:相对年代;50多种动物化石,其中48种为哺乳动物;其中最后鬣狗、洞熊、鸵鸟为绝灭种;绝灭种占12.1%;其余均为现生种类;说明山顶洞的年代应为晚更新世较晚阶段。从果子狸、猎豹等现代生活在亚热带或热带的物种来看,遗址形成环境应该比较湿润。遗址年代前后有几个数据;3.4万年和2.7万年左右;这一结果和动物群的综合性质较为一致,说明山顶洞形成时间位于最后冰期冰盛期来临之前的气候温暖湿润的间冰阶;而不是1.8万年和1万年;因为后者与动物群所反映的环境和年代学特征差别多大。北方

7、东部早期辽宁海城仙人洞地理位置:又称小孤山;千山山脉西缘的丘陵地带;辽河支流海城河就在洞前流过。仙人洞洞口向南偏西,宽5.8米,洞进深19米;洞内堆积:第5层黑褐色粘土质粉沙土层;含白云质大理岩角砾。此层覆盖着洞口附近以外的大部分洞室;出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磨光石斧和红烧土等。厚度有洞口的几厘米到洞后部的70厘米,为全新世的扰乱层。第4层褐色粘土夹粉沙土层。含零星的角砾和砾石,主要分布于洞内的中后部,呈锅底状,最后处2米出土少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第3层角砾夹黄褐色粉沙土层。此层在洞口厚约2米,并延伸到洞外。角砾多为洞顶下榻部分,尺寸超过1米。出土石制品、角制品

8、和动物化石。第2层:角砾、砾石夹黄褐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