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汉墓室壁画内容世俗化的转向原因(发表于09年第6期《丝绸之路》)

试析汉墓室壁画内容世俗化的转向原因(发表于09年第6期《丝绸之路》)

ID:11624103

大小:3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3

试析汉墓室壁画内容世俗化的转向原因(发表于09年第6期《丝绸之路》)_第1页
试析汉墓室壁画内容世俗化的转向原因(发表于09年第6期《丝绸之路》)_第2页
试析汉墓室壁画内容世俗化的转向原因(发表于09年第6期《丝绸之路》)_第3页
资源描述:

《试析汉墓室壁画内容世俗化的转向原因(发表于09年第6期《丝绸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析汉墓室壁画内容世俗化的转向原因张莉莉1陈长田2作者简介:张莉莉(1980.8.—),女,汉族,山东德州人,硕士,德州学院美术系助教。研究方向:壁画。陈长田(1979.2.-),男,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德州学院美术系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史与艺术美学。地址:德州学院美术系办公室,张莉莉(收)邮编:253023电话:15053430411,E-mail:changtian2000@163.com。摘要:两汉墓室壁画的发展,在所描绘的内容上有从“仙界”到“人间”的世俗化转向趋势。文章按历史顺序简要梳理了两汉时期几个代表性墓室壁画内容的演变:世俗化的转向及世俗化主导地

2、位的确立。提出并分析了促使汉墓室壁画内容世俗化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儒家丧葬观念的影响。关键词:汉;墓室壁画;世俗化;原因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为河南洛阳八里台墓的空心砖壁画,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这是有关西汉墓室壁画的首次重要发现。迄今为止,发现的汉墓室壁画已有三十余处,分布在河南、辽宁、河北、山东等十余省。这些墓室壁画在发展阶段上,大体可划分为西汉前期、西汉后期、新莽时期、东汉前期、东汉后期等五个阶段。在这五个阶段中,墓室壁画所表现的内容出现了世俗化的转向趋势,前期的升仙、志怪题材逐渐被现实生活题材代替。西汉前、后期墓室壁画的题材主要是升仙

3、。1988年发现于河南永城柿园的梁王墓和1983年发现于广州象岗山的南越王墓壁画是西汉前期墓室壁画的代表。梁王墓内绘有青龙、白虎等方位神,还绘有灵芝、云朵等图案;南越王墓则有朱墨彩绘的卷云纹。这两处墓室壁画表现了想象中的天堂景象,鲜明的体现出了升仙的题旨。河南洛阳出土的卜千秋墓壁画是西汉后期墓室壁画的代表。由20块空心砖砌筑的主室脊顶,描绘了男墓主持弓乘龙,女墓主捧鸟乘三头凤,在持节方士与仙女的导引下,由仙禽神兽护卫升仙的景象。新莽时期的壁画内容仍以神仙志怪为主,但描绘现实生活的画面初露端倪。已发现的新莽时期的墓室壁画有洛阳金谷园、偃师辛村、山西平陆、陕西千阳、咸阳

4、龚家湾五处。墓内题材大多仍是仙人神灵,奇禽异兽。但在平陆和千阳的两处壁画中,出现了庄园坞壁,牛耕牧畜等画面;偃师辛村新莽墓主室左右两侧壁画,则绘有庖厨、宴饮、观舞等世俗生活场面。东汉前期墓室壁画题材仍沿袭西汉早期以来的传统,主要以日月天象,方位神以及祝祷升天为主,但世俗题材明显增多,出现了更多的门卒属吏、车骑出行,家居宴饮等内容。如“梁山后银山东汉墓除墓顶绘天象外,壁画所绘都以死者生前事迹为题材,西汉流行的灵魂升仙内容已经消失,尘世的威仪和享乐压倒了死后升仙的幻象。”[1]墓的前壁和左右壁画通过一定的重楼都亭和大树等背景道具和榜题文字,表现死者生前的官位和威仪,另外

5、还出现了车骑出行场面。3东汉后期的墓室壁画发现较多,迄今发现有二十多处。壁画题材主要是标榜墓主人生前地位的属吏与出行车马仪卫、官邸,墓主人的宴饮观乐舞,以及描绘庄园农牧生产等。升仙、日月天象及神禽瑞兽已退居次要地位。著名的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是此一时期的代表。墓内保存壁画画面超过100平方米,整个墓室壁画由50多幅彩画组成,内容围绕墓主人的经历而展开,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的功业,尘世的幸福。壁画着意突出了墓主人从“举孝廉”,为“郎”到出任“两河长吏”,“行上郡属国都尉”,“繁阳令”而止于“使持节护乌桓校尉”的一系列仕途生活情景。墓主任官期间所经府县的市景城貌,墓主升迁

6、出行的庞大车骑队列,观鱼、宴饮、百戏、迎宾、庖厨等生活场面,幕府、门廊、谷仓、弩库等建筑及其中的人物活动,有农耕、畜牧、蚕桑、渔猎、粮食加工和手工业生产等劳动场景。“和林格尔墓室壁画在表现从仙界返回人间的审美旨趣方面达到了高峰。”[2]汉代墓室壁画在新莽时期开始出现由虚幻的升仙主题向现实的人间生活旨趣转换的趋势。画面由“天上”向“地上”、从“仙界”向“人间”的转换,这种趋势在东汉墓室壁画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示和张扬。一种世俗化的审美文化题材逐渐成为东汉墓室壁画的主流。这一世俗性转变的原因由艺术发展的自律性来解释将不会起任何作用。对墓室壁画世俗化转向的原因分析需要借助

7、于情境研究方法,即将艺术放到与之相关的两汉大背景中加以考察,从思想观念、宗教、哲学和文学史以及政治、经济诸因素来探讨和研究。笔者尝试从两汉社会背景下的儒家丧葬观念出发,探析了两汉墓室壁画世俗性转变的原因:儒家丧葬观念的影响,在此时达到了一个高峰,表现为“厚葬”风俗的盛行,这为墓室壁画的世俗化转变提供了观念上的引导。儒家对传统丧葬观念的影响,根本在一个“孝”字。孔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仁”是孔子思想的根本,而“孝”又为“仁”的根本,由此可见“孝”在孔子学说中的地位和意义。在《礼记·卷五十二》中说“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