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素禀赋理论视角分析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素禀赋理论视角分析

ID:11609371

大小:147.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7-12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素禀赋理论视角分析_第1页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素禀赋理论视角分析_第2页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素禀赋理论视角分析_第3页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素禀赋理论视角分析_第4页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素禀赋理论视角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素禀赋理论视角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素禀赋理论视角分析//.paper.edu.cn-1-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素禀赋理论视角分析朱凯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江苏南京(211189)摘要:要素禀赋理论是解释商品贸易的传统分工理论,本文通过尝试将该理论应用与国际服务贸易,结合已有的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得出要素禀赋理论适用的依据。在有关要素禀赋理论的基础之上,参照萨格瑞模型中对国际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的分析的原理,设定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素禀赋模型,并结合国内现状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制约因素分析,使该模型得到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2、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发展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建议。关键词:服务贸易;要素禀赋;技术差异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逐步进展,服务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掌控一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优势发挥,对于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整体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服务贸易的这种作用会随着全球化程度的逐步加深更加彰显其重要性。自加入WTO以来,由于国内服务行业的逐步对外开放,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并逐步规范国内服务业市场

3、,另一方面在相关法律法规上要与国际服务贸易准则接轨并适应国际服务贸易的结构和发展趋势。面临如此迫切的任务,正确认识我国在服务贸易中的现状,把握好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对于增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和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而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也就逐渐成了学者们所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是传统的解释国际贸易分工的两大理论,由于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不断拓展,这两种理论也逐渐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2。目前,鉴于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整体现状以及现实存在的问题,有关这方面的分析也主要是围绕这两

4、种理论展开。本文比较赞同在解释国际贸易的格局中比较优势强调的是比较成本差异这个表象造成的国际贸易的格局,而要素禀赋理论则更强调探究比较成本差异的来源这种观点,认为要素禀赋理论是为比较优势理论的适用提供了依据,在解决国际贸易问题时更具有说服力3。同时考虑到目前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新发展是为了解决原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无法解释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上升,公司内贸易迅速发展等国际现象提出的,而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和内部结构与这些国际现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也甚少,因此,在将其适用于我国服务贸易的时候还缺乏一定的现

5、实意义,而用要素禀赋理论来对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进行分析,与之相比具有更强的实用性。1朱凯:男,河北衡水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2比如技术要素说、人力资本说、信息要素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3目前有些学者认为比较优势的形成还会受到知识、人力资本、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但本文认为由于新要素理论扩展了要素禀赋中要素的种类和范围,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因素仍然可以被理解为要素禀赋理论的范畴。//.paper.edu.cn-2-2.相关理论综述20世纪20年代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Heckscher

6、,B)与俄林(Ohlin,B)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他们指出:由于各国不同生产要素的相对存量存在差别,而且不同的要素供给又会影响到特定产品的生产成本,所以每个国家都会出口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后来,萨缪尔森(1949)又进一步将该理论的表达规范化和精确化,之后,里昂惕夫(Leontief,W.W.,1953年)试图通过建立美国的投入产出表对该理论进行验证,结果得到相反的结论。尽管如此,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却提供了一种解释国际贸易状况的思路,围绕这一现象西方学者提出了要素密集度逆转论、要素非同质论、贸易壁垒论、需求偏向论、自然资源论等

7、一系列解释,继而发展为后来的新要素论,它在原要素禀赋理论的基础上引进了知识要素(W.Corden)[1]、人力资本、自然资源(J.Vanek)[2]等要素,可以说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要素禀赋理论。而不断完善的要素禀赋理论使得其在解释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有了更好的适用性,实际意义也得到增强。但是,由于当时的要素禀赋理论主要是用来解释国际商品贸易,其对于服务贸易的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巴斯夏、萨伊和马歇尔提出了商品和服务的效用等价的见解,而SampsonandSnape(1985),Grubel(1987),G.Feketek

8、uty(1998)认为由于对要素不流动等假设的存在使得要素禀赋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的应用方面缺乏根据,列蒙从赫-俄模型缺乏对服务本身的动态性的考虑方面对其进行了否定,希尔认为比较优势在应用于服务贸易的时候存在度量方面的问题,从而也对要素禀赋理论通过比较优势在解释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