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571139
大小:4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2
《高考作文关键词剖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作文关键词剖析:思想 真我 朴实 规范只有内容充实、富有创意的作文,才可能获得高分,只重语言的华美而不重内容充实的文章则肯定不能获得高分。昨天,华东师大“高考作文评价标准与高中作文教学研修班”负责人、中文系教授周宏在研修班授课时称,重形式轻内容、重语言轻思想的作文,今年将依然不能获高分。 推荐:高考时政命题特点分析,关注持续性热点事件关键词一:思想周宏建议,写作文主要是为了展现自己对某一问题或者现象的思考,并且引发阅卷人的思考。如果文章缺少了独立思考后提炼出的思想,则难以获得青睐。而许多考生作文的软肋,恰恰是思想肤浅,于是只能通过堆砌例子来凑够字数,或者通过华丽的语言来掩饰思想的不足。
2、这和考生平时学习中浅想辄止、人云亦云有关。他建议,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就要学会“三思而后写”,多想想,是否还有其他角度,或者自己最初提炼的观点是否有什么不足。三思后引发的观点,往往能够与众不同,只要围绕着题目的范围去写,审题偏差发生的可能性极低。以“高山流水”为例,钟子期因为听懂了俞伯牙的琴音而成为他的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摔破琴扯断弦终身不再弹琴,因为他认为,钟子期死后,“世无足为鼓琴者”。这则故事最先让人得出的观点往往是“知音可贵”,但是考生如在此时问一下自己,“这样对吗?我有补充吗?”就能得出新的观点:“破琴绝弦不足取”、“莫愁前路无知己”,再深一步想:“提升自我素质,让人才不再孤独”
3、;甚至还能得出“为事业而活,不为知己而活”的独特观点。能够达到这种思想深度,就不会有审题失误之虑。但创新并不是新到偏激:1.起评分要高。要三思后写,马上想到的观点抛掉,还有其他的吗?若有,得到第二个,并且能写的充实的立意,可以甩掉其他80%考生,若写不充实那就保守一点,仍写第一个观点。2.有创新观点的文章,题目中的中心词在文章中不变,写文章时要注意到点题的重要性。这是创新的前提。高山流水,把住知音,这样审题不会偏。多思后在同样时间想出不同的。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偏激。▲思想:不偏激,避开社会主旋律的“禁区”。必须跨过这道槛。07年上海作文。(1)跨越民族脆弱的心态这道槛,观点很有道理。这样的
4、文章称为真实而有思想。(2)有思想但偏激又不行。如对中国教育制度、腐败等的批评。有能力把握。但事实是,高考中出现的批评的文章都有点偏激。无能力把握这样的重点的题材。高考中暂时不要写。例子:07年的记叙文。写腐败,四个人,纪委来了,如何跨过这道槛,结尾灯光越来越暗,脸上的油光越来越亮。上海对记叙文评价把握不太好,缺少对记叙文客观公正地判断。关键词二:真我高考作文要抒写真情实感,已经说了好多年。然而虚情假意、故意拔高仍然屡禁不止。确实,如何把握好真情实感的“度”是一个难题。周宏称,作文中的真我,要能够赢得读者的青睐,只有不断从生活、书本中学习,才能提高“我”的认识水平,才能展现“真我风采”,收
5、获真我的果实。没有真切感受的“积极向上”不可能打动读者,反而会显得虚情假意。真实要有品位,有思辨,在此基础上体现自己的真实感受,才能成为有血有肉、血肉相连的鲜活之作。真实:首先,真实有文学的真实,文化人的真实,文明人的真实。不一定写日常生活的鸡毛蒜皮就叫做真实,而从司马迁、苏轼等人身上学习坚韧的人格精神就不真实,只要对生活和阅读的积累有自己的真情的体验和独到的见解就是真实的,生活中有什么写什么,这是肤浅的真实,叫做没品位。真实不一定是生活的照搬照抄。高考作文学生为什么不能虚构?4关键在于考生是否有发现生活的能力。需要思考、选择、发现,作文在于心中。不能凭借生活经验评价作文的真假。只要文章内
6、容符合生活的可能性,那么就是真实的。其次,真实的更高要求在于看问题比较全面,有辩证思维。不偏激,有思想,这是真实的另一面。▲辩证:有人认为辩证是圆滑,不见得,辩证能使我们看到问题的全面。歌颂日本鬼子,不好;但一味批评日本就是好吗?07年,必须跨过这个槛。有同学写必须跨过中日仇恨这道槛,不是忘记过去,而是有更远大的目标,仇恨是民族主义,不是大国风范。65分。上海高考保护两类人:一类是有才华而内容充实,有情感温度的文章,一类是按照老师的规矩遵守规矩较好的学生。关键词三:朴实周宏解释说,自2004年以来,上海高考作文评价年年强调反对华而不实,就是因为这种文风曾经大行其道,甚至不少老师都会指导考生
7、在无法以内容和思想取胜的情况下,索性以语言取胜。作文中缺乏思考,名人事例、“大掉书袋”成了”常规武器”,排比比喻随处可见。而今年开始,高考作文评价的重点将是反对华而不实,倡导朴实文风。不过,他也认为,所谓朴实,不是语言的平淡无味,至少应该琅琅上口、简洁明了、耐人咀嚼,正所谓“寄至味于平淡”。而“平淡”的支撑,就是内容的充实和思想的深刻。但是,高考评价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鼓励个性化表现,鼓励扬己所长的各种语言风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