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抢抓机遇建设教育强县经验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抢抓机遇建设教育强县经验材料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教育列为民生之首,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口号,把教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前,全县上下正在深入开展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县教育局将“推进科学发展,建设教育强县”作为学教活动的主题,带领全县7000多名教师,不断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建设教育强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坚定建设教育强县的信心 1、国家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了物质保障。近年来
2、,国家实施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学生的学杂费、书本费,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贫困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切实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加快中小学校舍改造建设,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学校寄宿制工程和初中标准化建设工程等,投入我县学校建设资金近3亿元,校舍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我县中小学办学条件。此外,由中央、省市县拼盘筹资900多万元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大大促进了全县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为实现教育强县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3、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 2、我们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了师资保障。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县教育局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从2002年开始,我县选招1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使我县教师队伍更加知识化、年轻化。从2006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师德建设活动,通过师德建设年、师德建设提高年、师德建设巩固年等活动,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了一支道德高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同时,每年组织大批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活动,启动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
4、组织了100名中小学班主任参加全国班主任远程培训,并评为“全国十佳项目团队”。全县中小学教师素质稳步提高,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了师资条件。 3、我们强化中小学常规管理,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了质量保障。2006年出台了《**县中小学常规管理工作方案》,以“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从严治校、规范管理”为原则,要求学校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修订了《**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综合评估方案》,建立了以常规管理和质量管理的评估制度,实现了“四个转变”,推动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促进了教育教学质
5、量稳步提高。高考本科达线连续三年突破3000人大关,居全市八县第三位,步入安庆高考第一方阵;中考成绩与先进市县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小学教育质量水平整体不断提升,促进了全县教育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 4、我们深化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激活干部队伍管理,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了机制保障。根据上级有关改革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体制的通知》,决定撤销各乡镇中心学校,各乡镇成立义务教育学区管理小组,恢复原中心学校所在
6、初中名称。本次改革精简了中心学校22个,精减人员160名,最大限度减少了教育的中间环节,理顺了中小学管理关系,激活了学校干部队伍,推动了我县教育向更好更快的高度迈进。同时,严格规范学校干部管理,制定《**县学校领导干部外出请假报告制度》等文件,严格实行请假制度,为校长专心治校,用心治校提供了制度保障。 此外,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全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信心,抢抓机遇,趋势而上,奋力实现**教育的崛起和赶超,实现**教育的跨越和腾飞。
7、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破解制约我县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加快建设教育强县步伐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 我县是一个拥有80多万人口的大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教育起点低,底子薄。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全社会的强力支持下,县教育局团结全县7000余名教职工辛勤耕耘,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取得了显着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效能单位”、2007荣获全市师德建设年活动组织奖、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优秀
8、奖,2008年荣获全市基础教育发展优秀奖、市中小学危房改造先进单位。目前,我们建设的教育强县已初现端倪,但我县教育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客观地审视和面对: 1、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科学发展理念不牢、思想观念不够解放等问题。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但教育干部队伍中少数人因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