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的行为”研究新视野

“刑法中的行为”研究新视野

ID:11545646

大小:40.65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7-12

“刑法中的行为”研究新视野_第1页
“刑法中的行为”研究新视野_第2页
“刑法中的行为”研究新视野_第3页
“刑法中的行为”研究新视野_第4页
“刑法中的行为”研究新视野_第5页
资源描述:

《“刑法中的行为”研究新视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刑法中的行为”研究新视野关键词:刑法中的行为人格行为论利用控制应当控制 内容提要:刑法中的行为”是近代以来的刑法学者试图解决的一大难题。但是,现有行为理论都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根本缺陷。运用马克思分析劳动过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抽象全部人类现实活动,通过对现有行为理论的剖析、拷问和批判,可以看到“行为应当是行为人控制或者应当控制客观条件作用于特定对象具体存在状态的过程”;“刑法中的行为”并不是一个孤立存在,而是一个多维的有机整体。“无行为便无犯罪。”蔻作为整个刑法学理论的基本范畴和基石,蚰行为已经

2、成为了近代以来的刑法学者所试图解决的一大难题。之所以成为难题,就岢在于现有行为理论的方法论都存在着根本泖问题。笔者以为,在科学揭示行为的本质骒特征过程中,既不能作纯理论性的思辨、猾演绎也不能仅仅凭借直觉和经验,因为如果仅靠前者,行为理论就会显得繁琐而不姘切实际,无助于司法实践(比如德、日等杖大陆法系国家现有的行为理论);仅凭后丘者,行为理论甚至整个刑法理论体系就显得非常苍白而缺乏深刻,不利于理论的升槎华(如英美法系国家中的“行为概念”)扬。因此,“刑法中的行为”只能来自于对人类全部现实活动的科

3、学抽象。也只有在皈24/24这一事实基础上抽象出来的行为概念才可颗能最终克服现有行为理论的根本缺陷。这は便是本文的方法论。 一、现有行为俊理论概述迄今为止,在大陆法系刑法理痞论中比较具有影响的行为理论分别是“因訾果行为论”、“社会行为论”、“目的行为论”和“人格行为论”四种“经典行为葶理论”。①出于本文研究的需要,笔者将件对这四种“经典行为理论”以及美国学者佟提出的“控制理论”、我国刑法中行为理些论的通说进行述评。(一)因果行为论嚯(也称“自然行为论”)德国刑法学者贝林(Bling)和冯•李斯特(

4、V.壕Liszt)是自然行为概念的创立者。臬19世纪以来,受逐渐发展起来的自然科蕾学和机械论的影响,德国刑法学者把行为也理解为一种因果事实并作为生理的、物橥理的过程来把握。及至二次大战前,这一赳理论在德国刑法学中占据支配地位。作为づ“因果行为论”代表人物的李斯特就认为锵:“所谓行为,是对外界的有意的(wi吒llkürlich)举动,更正确地说㈢,是由有意的举动使外界变更,即(作为&结果)引起变更或者没有妨碍变更。”[汔1](P96)“因果行为论”当中主要人包括“身体动作说”和“有意行为论”。嫣“身体

5、动作说”把行为理解为纯肉体的外衅部动作,这种外部动作包括身体的“动”吖24/24与“静”。至于这种动作是否由意识支配腱、支配动作的意识内容如何,并不是行为眈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责任”所要解决ピ的问题。“有意行为说”也把行为理解为恪自然的因果事实,这一点与是“身体动作鲵说”的共同之处。但是,“有意行为说”埸又具有不同于“身体动作说”的特点即强潭调“行为的有意性”。换言之,该说强调究了行为的“有意性”和“有体性”。[2婢](P62-63)(二)目的行为论在批判“因果行为论”的过程中便产生了没“目的行为论

6、”。“目的行为论”是由德谎国刑法学者威尔策尔(Welzel)在黜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行为理论。这种验理论一经提出并由其创立者威尔策尔在第跏二次世界大战后展开后,迅速成为了影响窳各国刑法学界的有力学说。“目的行为论哈”批判认为,“因果行为论”将行为理解略为外部的因果事实现象,将意思内容从行┺为中排除而作为责任问题是非常盲目的,否因而不能把握行为的存在与构造。行为存╆在论的本质是“目的行为”,不是单纯的咦因果事物现象。因此,“目的行为论”声驳称,人总是预先确定目标并选择达成此目标的手段,进而使用选择的

7、手段而向达成嚣目标的方向努力;这种目的性才是行为的土本质要素。威尔策尔起先认为,“故意行椎为”具有“现实的目的性”,“过失行为葳”具有“潜在的目的性”。然而,由于目慷的性都是指向现实目标,故属于积极的概绪念,同样主张“目的行为论”的德国刑法爬学者尼泽(Niese)就从存在论的立地24/24场否认所谓“潜在目的性”。为了解释过洄失的行为性构造,威尔策尔后来接受了尼兕泽的这一批判,提出“故意行为”是以“隗构成要件的结果为目标的目的行为”,“过失行为”中则存在以“构成要件的结果兖以外的结果为目标的目的性”

8、,因为存在离以法上不重要结果为目标的目的性,故过失也是目的行为。例如,某护士为病人止耦痛而注射吗啡,但因过失而超量,导致病酯人死亡。这种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是由羲有目的的注射行为所导致的,而不是有目宕的的致死行为。也就是说,病人的死亡并扃不是护士所意欲或者期待的结果,而是由抡其有目的的注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所以磴过失行为也有目的性。(三)社会行为耔论“这种理论是德国刑法学家E.施密诀特在战前提出过,经过战后的西德,特别是经过和目的的行为论的论战,并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