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511367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2
《襄荆高速公路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项目背景及简介襄荆高速公路是湖北省“十五”重点工程项目,也是我国南北交通干线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1月开工新建,2004年6月26日正式建成通车。该条高速公路起于襄樊市城区贾家洲,止于荆州区的龙会桥,连接湖北省中部的襄樊、荆门、荆州三个地级市,成为湖北省大三角经济主骨架中的干线公路之一。此外,襄荆高速公路北交沪银高速公路达河南,南连沪蓉东西主干线通湖南。路线全长185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为100公里,总投资为44.72亿元,实际每公里造价为1996.45元,低于省内同期高速公路平均造价。襄荆高速公路的建设缓解了207国道襄樊至荆州段城区车辆的压力,进一步增强湖北省大三角经济区公路主骨架
2、的辐射作用。项目运作襄荆高速公路是由湖北省政府特许襄荆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建造。1999年,葛洲坝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公路建设总公司、荆州市投资公司、湖北省投资公司和襄樊市公路建设有限公司5家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了项目公司(SPC)---襄荆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比例分别为55%、20%、10%、9%、6%。该公司主要负责该工程项目的融资、征地、设计、施工以及运营。湖北省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授予襄荆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特许经营权期限为35年,自国家正式批准项目开工建设之日起计算,其中经营管理期限为30年。整个项目的资金筹措分为项目资本金和银行借款两部分。其中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3
3、5%,由SPC负责筹措,余下的65%由SPC向银行进行借款,并负责偿还本息,公司负责落实整个项目的建设资金,确保项目顺利按期建成、实现资产的保值、为公司创造最大效益。该项目的设计施工是通过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和程序择优选择高资质的施工承包商、原材料供应商、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高速公路的实体建造。高速公路竣工后,襄荆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特许经营期内项目的经营管理。主要的职责有:1.按照经营范围和业务范围依法经营,执行政府部门关于收取车辆通行费的规定;2.负责高速公路的维护与养护,使得公路的各种设施处于正常状态保证高速公路具有通畅、快速、安全的功能;3.负责与公路相关的服务设施、停车设施、辅
4、助设施的管理工作;4.负责执行国家有关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各项政策、技术标准、管理条例等规定的其他工作。最后,襄荆高速公路项目的特许协议规定了,襄荆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经国家批准后,享有对该条高速公路的经营管理、车辆通行收费和获得回报的权利,承担维修保养、保持良好服务水平的责任,在特许经营期满后将高速公路完好、无偿的移交给政府。项目评价由于采用PPP模式,襄荆高速公路提前半年竣工,它的建成对发挥湖北省“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促进沿线经济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推动湖北省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高速公路的建设模式是运用了PPP模式中的BOT运作方式。在这个具体的案例中,该模式的优点在于:1.引入
5、民间资本,投资主体改变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调动和有限配置。利用社会资本投资高速公路,不但发展了公共交通事业,而且节约了政府投资高速公路的建设资金,解决财政资金瓶颈。对于政府而言,他仅仅只是授予特许经营权,没有提供任何的资金赞助。从另一个方面可以发现,政府就整个项目的融资环节,承担较小的风险。从而也解决当地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2.双方规定,根据项目的经济效益调整租金以保证SPC能够回收投资以及获得合理的利润。这体现PPP模式运用中的投资回收的灵活性。3.一直以来,我国高速公路产业属于垄断状态,由政府直接运作,从而使得他们有可能通过垄断地位“设租”,然后有人“寻租”,“寻租”的过程有可能就成为了腐败
6、的过程。运用PPP模式后,投资主体转变为私营部门,其市场化的操作方式从投资体制上形成了制衡机制和监督机制,从制度上起到了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然而,在采用该模式的过程中,该项目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襄荆高速公路开工的前半年里,各施工路段曾出现不同程度的停工、半停工的现象。为何会出现这一局面?首先,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把襄荆高速公路的建设当成是企业(SPC)的事,自己完全做“甩手掌柜”。甚至一些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擅自设立收费明目,动不动就下达停工令、阻碍工程建设。其次是未能扎实有效的开展补偿工作,尤其是相关补偿金没有及时落实到户。有的地方及部门层层截留、挪用和克扣
7、补偿资金,造成专项资金流失。还有的地方政府时常要求变更土场,使得工程成本大大超出预算;有的职能部门竞相争取临时征地补偿费用收费权,使得施工单位无所适从。从上述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PPP模式在我国运行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阻碍,主要体现在缺乏健全的建设宏观环境、政企双方职能与定位不明确、项目的风险未能进行有效合理分配等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