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486994
大小:87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2
《破解“妖风”之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破解“妖风”之谜破解“妖风”之谜德清实验学校501班许涵飞一、前言暑假去表哥家里玩,表哥搬了新家,小区里都是崭新的高楼大厦。一天吃完晚饭我和表哥下楼玩,已经快六点了,可太阳还是热辣辣的,一丝风也没有,气温肯定40度以上。表哥挑了一块背阳的空地,才玩了十几分钟,我们就已经汗流浃背。正玩着呢,当我的滑板经过一个路口时,忽然一阵凉风吹来,我不禁激灵灵打了个寒颤,差点儿从滑板上掉下去,风又大又凉,我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可是环顾四周,花草树木却纹丝不动,正纳闷呢,表哥急匆匆过来拉上我就走,神秘兮兮地告诉我:“这是‘妖风’,吹不得!”见我半信半疑的样子,
2、表哥接着说:“你别不信,我外婆说的,如果‘妖风’上身,准要生病!”。晚上回到家,我越想越奇怪,我可不信什么妖魔鬼怪,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科学解释,我准备去解开这个“妖风”之谜。11/11破解“妖风”之谜一、解密”妖风”第二天,我又来到那个路口,根据实际情况画了如下的示意图:11/11破解“妖风”之谜小区的最南面是一大块绿地,接着是二层楼高的几栋排屋,再后面就是十六层高的小高层。吹“妖风”的那个路口其实是一块绿化带,大概有六、七米宽十几米长,而且据我观察一般在午后“妖风”开始有明显感觉,一阵一阵的很像山上吹的山风。实地勘测完毕,我拿着第一手
3、资料坐在电脑旁开始寻找答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比对、查找,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所谓的“妖风”其实是由于“峡谷效应”引起的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通的现象。“峡谷效应”也叫狭管效应,指的是地形的狭管作用,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由狭管效应而增大的风,称为峡谷风,而另一种通俗的说法叫做“穿堂风”。而表哥的小区环境刚好形成“峡谷效应”:南面一大片绿地和低矮的排楼形成一片开阔地,后面屹立的小高层却阻挡了空气的流通,于是两
4、幢小高层的间隙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通过,就形成了“妖风”。不过表哥说的也没错,如果身体素质不好,经常吹过堂风,轻者容易感冒,严重的容易患风湿,更有甚者会导致身体瘫痪等病症。我长长地舒了口气,正想为找到了答案庆祝一下,一个念头冒了出来,表哥家住在十五层,如果南北窗对开也能形成“穿堂风”,为什么风却没那么大,“穿堂风”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我急忙再次上网查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答案,我想还是自己做实验寻找吧,于是我动手制作了模型进行了下面的实验。11/11破解“妖风”之谜三、实验过程一、实验准备:实验目的:研究影响“穿堂风”大小的因素实验器材:纸板箱、
5、电风扇、自制风速仪实验方法:由于“穿堂风”是由狭管效应引起的,所以我认为“狭管”的大小、形状是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原因。为了验证我的想法,我准备了两个相同的纸板箱用于模拟小区的楼房,稳定的风源用家里的电风扇就可以了,风速仪是个问题,因为要测出风速没有专业设备是不可能的,这可怎么办?忽然我灵机一动,我如果能测出风力的变化就可以知道大小、形状的变化对风速的影响,这样的话没有准确数据也没问题。那怎样才能测出风力的变化呢?我马上想到了小时候玩的风车,加上几个纸杯,只要在其中一个纸杯上做点记号,纪录风车转动的圈数不就可以知道风力的变化了吗!一切就绪,我立刻
6、开始实验。真实的风速仪和我自制的风速仪对比图11/11破解“妖风”之谜二、实验数据:电风扇离开风速仪一米距离,通过改变两个纸板箱间隔距离、形状,测试风速变化。1、狭管大小对风速的影响间隔大小风扇风力风速(圈/分钟)备注无间隔一档(慢)28三档(快)30.526cm一档(慢)35与风扇同宽三档(快)4914cm一档(慢)43风扇一半宽三档(快)607cm一档(慢)48风扇1/4宽三档(快)68实验启示:狭管效应对风速的加大效果十分明显,而且风力越大、通道越窄,狭管11/11破解“妖风”之谜效应越明显,风速增强的幅度也越大。所以当台风来临时,经过狭
7、管效应放大后最多可以增强一倍多。不过实验中当间隔小于7cm或大于26cm以后,狭管效应就开始减弱了,这说明并不是有了通道就会产生狭管效应,当通道足够宽或窄,狭管效应就会消失,所以建筑房屋的叔叔阿姨们如果可以注意这一点那么就可以大大减轻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1、狭管形状对风速的影响形状风扇风力风速(圈/分钟)备注不封闭通道三档(快)68封闭通道三档(快)75通道上面加盖形成封闭通道双通道三档(快)63封闭通道用板隔成上下两个通道正喇叭口状三档(快)51喇叭口正对风扇反喇叭口状三档(快)静止但抖动喇叭口反对风扇实验启示:形成封闭通道后,风速明显加
8、大,这让我突然想到了火箭发射,火箭的尾部有一段很细的部分然后再变大,一定也是运用了狭管11/11破解“妖风”之谜效应让燃料加速流出加大发射时的动力。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