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476862
大小:19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2
《服务器多网卡接入部署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服务器多网卡接入简介服务器NICTeaming(多网卡接入)服务器NICTeaming,也称单机链路的负载均衡,一般指的是单台服务器利用多个网卡进行绑定而实现的负载均衡。不同网卡芯片的产商除了网卡自身的驱动外,还会提供管理软件来使能多网卡的负载均衡。同时,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如Linux,本身自带了网卡负载均衡的驱动。简单来讲,Teaming就是把同一台服务器上的多个物理网卡通过软件绑定成一个虚拟的网卡,也就是说,对于外部网络而言,这台服务器只有一个可见的网卡。对于任何应用程序,以及本服务器所在的网络,这台服务器只有一个网络链接或者说只有一个可以访问的IP地址(
2、备注:MAC地址不一定相同,原因详见后面的技术原理描述)。之所以要利用Teaming技术,除了利用多网卡同时工作来提高网络速度以外,还有可以通过Teaming实现不同网卡之间的负载均衡(Loadbalancing)和网卡冗余(Faulttolerance)。单服务器多网卡采用NICTeaming技术可以将2张或最多可达8张网卡捆绑在一起使用。服务器Teaming-LinuxRound-robin:所有链路处于负载均衡状态,轮询方式往每条链路发送报文,基于perpacket方式发送。默认情况下使用eth0(第一张网卡)的mac为绑定接口的mac,所有绑定下的接口都
3、用这个mac。这种模式既增加了带宽,同时支持容错能力;但是会导致网络报文传输出现乱序,需要交换机端创建AP来支持。Active-backup:只有一张网卡处于Active状态,负责发送和接收报文,其他都处于standby状态,不发送和接收任何报文。所有网卡共享相同的MAC和IP。这种模式支持容错能力,没有实际增加带宽。LoadBalancing(XOR):采用取报文字段进行hash计算的方式来增加带宽,同时保证到达特定对端的会话流量总是从同一个接口上发出,保证该会话的报文顺序不乱,需要交换机端创建AP来支持。Fault-tolerance(broadcast):
4、该模式下完全相同的报文会往所有接口都拷贝一份发出去。比如:ping一个报文到服务器,服务器会同时发两个接口都发完全相同ICMP回应报文。该模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链路聚合,只是简单的将报文广播的所有的接口,目的是将报文广播到不同广播域来保证高可靠性。该模式的应用需求比较特殊,不同网卡连接的不同交换机间没有连接,且属于不同网段,而此时又需要单条流能同时到达两个不同的网段,就需要通过该模式来配置服务器。LACP:这种模式就是交换机的动态AP:IEEE802.3adDynamiclinkaggregation。将相同速率、双工的端口动态(允许自动)聚合在一起。同时可以通过
5、调整参数来指定hash算法。需要交换机端启用LACP来支持。TransmitLoadBalancing:TLB模式通过对端均衡出口流量。由于是根据MAC地址进行均衡,在三层网络配置下,该模式会通过单个设备来发送所有流量,然而在二层网络配置下,该模式以相对智能的方式(不是LoadBalancing(XOR)或802.3ad模式里提及的XOR方式)来均衡多个本地网络对端,因此那些特殊的MAC地址(比如XOR得到同样值)不会均衡到同一个接口上。该模式也不像802.3ad,该模式的接口可以有不同的速率,而且不需要特别的交换机配置。不利的一面在于,该模式下所有入口流量会到
6、达同一个接口。该绑定模式下,绑定接口的MAC和优先级最高的网卡MAC一样(默认是第一个绑定接口),其他网卡MAC保留自己原来的MAC(这个和之前5种模式不同,前面所有网卡的MAC和绑定接口的一样。)Adaptiveloadbalancing:该模式包含了TLB模式,同样会发snap报文来检测链路。同时加上针对IPv4流量的接收负载均衡(ReceiveLoadBalance,RLB),而且不需要任何交换机的支持。服务器NICTeaming对网络要求需交换机支持静态AP,需交换机支持802.3adLACP。某些场景下需要支持跨设备的AP,即需要交换机支持VSU或IR
7、F、VSS等(主要是为了简化管理的目的)。需要注意AP的流量均衡算法,根据不同的网络流量需要进行调整,调整包括交换机端和服务器端的负载均衡算法,保证服务器端出来的报文能够均衡到多个入口上,也要保证从交换机端输出的报文能够均衡到多个出口。服务器多网卡接入部署U型组网:不建议使用方案优点:不启用STP,好管理;网络络接入层不存在二层环路,接入层交换机可以不启用生成树协议,因此网络的配置管理简单。双active链路,接入交换机密度高。方案缺点:从接入交换机到汇聚交换机缺少二层冗余路径,方案不具备高可用性。VLAN不能跨汇聚层,服务器部署不灵活;服务器的接入VLAN不能
8、跨汇聚层,服务器不能实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