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464116
大小:4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2
《高考古诗鉴赏的答题方法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古诗鉴赏的答题方法2010年11月14日近几年的高考说明和2004年的《全国统一考试大纲》都是把古诗文阅读放在一块说的,“鉴赏”指的就是古诗鉴赏。包括两个考点:a.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b.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除北京卷安排在第三大题(设置两个单选题,并设置一个对古代诗论的理解的主观题)、上海卷安排在第四大题,为填空题外,其余各套试卷都是安排在第四大题,为简答题。古诗鉴赏部分的考查范围、对象、方式等方面有如下特点:一、选材范围。已从前三年的唐诗拓展到宋词等其它类别。2001年到2003年所选的全
2、是唐诗,并且全都选自《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这两本古时的蒙学课本。2001年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注: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2002年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2003年是王维的《过香积寺》。2004年,全国共有15套高考试卷。其中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四套,古诗鉴赏这一大题,甲卷是张籍的《秋思》,乙卷是宋祁的《木兰花》,丙卷是欧阳炯的《江城子》,丁卷是晏几道的《鹧鸪天》。在11套分省命制的试卷中,大部分选的是唐人的作品,也有的是宋诗或宋词,还有明诗一首。二、考查内容。2001年是选择题,第8题的关键词是诗中用“情无
3、限”、“泪沾襟”直接表达惜别之情,C项的错误就在于说这首诗,“十分含蓄地表达诗人的送别之情”。这一年的第9题,则是分析诗中所采用的有没有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2002年和2003年考虑到改为主观题后,在题型上比客观题难度大,考查的内容则较为单一。2002年考查对“折柳”的分析和2003年对“咽”和“冷”两字的分析,都是把设题着眼点放在对关键词语的赏析并由此分析全诗的意境和思想内容的上面。2004年则从原来着重考查寓意、诗眼为主扩展到细节、情感、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各个角度。因为前三年高考试卷的示范作用,2004年全国15套试卷的古
4、诗鉴赏题命题特点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有上海卷和湖南卷呈现出更多的新意。上海卷的鉴赏题是与一副对联对照阅读,湖南卷是先提供了对作品前三联的分析鉴赏,留下对第四联的分析鉴赏让考生完成。估计2005年会出现更多的求新和探索。在古诗鉴赏的复习备考中,要针对考纲的要求和2004年15套试卷古诗鉴赏题呈现的特点,从一般性(培养基本鉴赏能力)和特殊性(应考答题技巧)两个方面,给学生以指导。一、多花时间引导学生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鉴赏。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去鉴赏呢?(1)分析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等)。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主观
5、的情感、思想和现实生活中的“境”(或象)的辩证统一。如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人从春草和园柳鸣禽中,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写景中透露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达到了情和景的和谐统一。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抓住最能反映景物特色的几个词语,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萧杀荒凉的意境。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作者不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琵琶女演奏琵琶的情况,还写了周围的环境用来作衬托,同时还侧面写了听琵琶人的反映以及作者的感受。秋江月白,动听的琵琶演奏,羞涩的琵
6、琶女,如梦如醉的船家,泪湿青衫的江州司马,构成了一幅非常优美的意境。(2)分析诗歌的立意(即思想感情)。所谓立意,就是诗人创作诗歌的用意,也可以说是作品的主题,也可说是作品的灵魂。因此,分析鉴赏一首诗,首先要看立意好不好。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所以脍炙人口,除了有很强的艺术性外,立意深远,思想性强,是其尤为突出的特色。“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在屋破淋了雨后,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寒士,只要天下读书人都有广
7、厦住,自己冻死也感到满足。这种宁苦身以利人的精神,正是诗歌所表现的主题,这种立意不是非常深刻的吗?(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我们要准确理解和欣赏一首诗,必须知道这首诗用了些什么表现手法,用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比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但通篇没有“书”字,而是通过比喻(或象征)手法,说明读书可以开阔心胸,洞明世事,练达人情,读书人要不断吸收新知,才能使自己思想不僵化,永葆生命活力。又如李白的《蜀道难》,用了一个很有名的夸张:“蜀道之难难于上
8、青天。”这句诗,不仅形象表现了蜀道的艰险,还表达出了作者感叹蜀道艰难的强烈感情。再如《诗经?君子于役》:“鸡栖于埘(鸡屋),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这首诗用了衬托手法,用鸡栖、日落、牛羊归来,衬托妇人对外出丈夫的思念。对仗是古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