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457154
大小:3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2
《春晓花园监测-坡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边坡监测方案1、工程概况基坑工程目前需开挖汽车坡道,其中:在2#坡道北侧距基槽开挖线5~6M有一栋7层楼建筑,在4#坡道东侧距基槽开挖线5~6M有一轻轨铁道。为了保证这些部位的边坡安全,拟对其进行沉降、位移观测。2、编制依据本次监测方案是依据JGJ/T8-9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有关变形观测的规定设计的。3、观测方法3.1、基本水准点的布设边坡位移基准点在基坑边坡位移变形影响不大的稳定地点,即在基坑开挖上口线的边沿延长线上,一般距基坑开挖线5m以外,以确保观测点数据的准确、可靠。沉降观测基准点在建筑基坑深度2倍距离以外,稳定可靠不易被破坏处埋设三个基本水准点,构
2、成基本水准网,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依据。基准点埋设采用先挖一直径约1.0m的孔,深度约1.2m,在孔内浇注一水泥墩,于水泥墩中间埋置一直径20mm的螺丝钉作为观测基准点。3.2、位移观测为了采用信息化施工和保证基坑边坡安全,在本工程的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边坡位移观测工作,以便根据边坡位移情况及时进行施工指导和提前采取处理措施。边坡位移观测采用光学经纬仪(ET-02精度±2")进行,观测点设置在基坑周边的土钉墙面板和护坡桩顶连梁上,按20m间隔设观测点(详见观测点平面位置布置示意图),用以测量边坡的水平位移。在基坑开挖且第一步土钉墙施工完成后进行基准点和
3、观测点的埋设,并记录其原始值;从开挖第二步土时开始进行边坡位移变形观测,观测周期1次/天;直至基坑开挖完成和边坡位移变形趋于稳定后,观测周期改为1次/2~3天;连续三次观测结果相同后,可将观测周期延长至1次/1周。其间可根据施工进度和变形发展及遇特殊气候或外界条件影响,如下雨、下雪、冻融、地表水入渗、超载等时,应随时加密观测次数。一般每7天向监理和甲方汇报一次监测结果。如发现变形异常,应及时停止基坑内作业,分析原因,采取还土、坡顶卸载和增补锚杆等加固措施,以确保边坡的安全。直至变形趋于零或地下结构至±0.00时,经有关部门同意可停止观测。3.3、沉降观测由于在2
4、#坡道北侧有已建商务会馆、4#坡道东侧有铁道,为了保证这些重要建筑物的安全和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必须对以上部位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DSG320精度±3mm)进行,沉降观测点设置在已建建筑物的敏感部位,商务会馆楼的设置高度一般控制在1.5m以下,轻轨铁道的设置点在围墙上,以便进行观测工作(详见观测点平面位置布置示意图),用以测量已有建筑物的沉降变形。由于已建建筑物之上不宜设置进入结构的观测标志,本次拟在已建建筑物之表面上设置十字线,以便进行观测。在基坑开挖前进行基准点和观测点的设置,并记录其原始值。从开挖土方时开始进行沉降变形观测,观测周期一般为1
5、次/周;直至基坑开挖完成和沉降变形趋于稳定后,观测周期改为1次/2周;连续三次观测结果相同后,可将观测周期延长至1次/月。其间可根据沉降变形发展及遇特殊气候或外界条件影响,如下雨、下雪、冻融、地表水入渗、超载等时,应随时加密观测次数。一般将每次观测结果向监理和甲方汇报。如发现沉降量加大、总沉降量或差异沉降量超过有关规范规定的允许范围时,应及时停止基坑内作业,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以确保周边建筑物的安全。直至变形趋于零或基坑肥槽回填时,经有关部门同意可停止观测。4、观测点布置图详见附图5、内业资料整理将现场观测资料及时进行内业整理,监测人员每天上报技术室主管工程
6、师审核,项目部每周汇总向监理上报。如发现沉降量突然加大和出现明显不均匀沉降时,及时通知甲方和监理,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6、注意事项6.1、本工程遵循可比性原则,将保证每次观测仪器、人员观测线路(详见附图)及平差计算方法固定,并执行有关规范的技术要求。6.2、观测的重点为北侧已有建筑物(商务会馆)和东侧铁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