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440132
大小:23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2
《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电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电解陈妙(2009级4班第二实验小组,13991931585)一、实验目的1.巩固、加深对电解原理的理解;2.掌握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和氯气的原理。3.掌握演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操作技能;4.初步掌握这两个实验的讲解方法。二、实验原理 1.反应原理:在食盐水里存在着Na+、H+和Clˉ、OHˉ,当接通直流电源后,Clˉ、OHˉ移向阳极,Na+、H+移向阴极。根据常见阴离子失去电子次序,可知阳极Cl-较易失电子,失去电子生成Cl2;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阴极H+较易得电
2、子,得到电子生成H2,所以在阴极附近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溶液里的OHˉ数目相对增多,溶液显碱性。由以上分析,可知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反应有:阳极(石墨电极)反应:阴极(铁电极)反应: 总反应:2.检验原理:阳极产物检验: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生成的Cl2,反应方程式为:,反应生成的I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阴极产物检验:用点燃的方法检验H2,火焰为淡蓝色;用酚酞试液检验生成的OH-,溶液呈红色。三、主要仪器、材料与药品直流低压电源、具支U形管、石墨电极、铁电极、导线、烧杯、玻璃棒、酚酞试液、淀
3、粉KI试纸、NaCl饱和溶液四、实验操作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具支U形管倒插入水槽中,用手握住其上部一会,若有气泡冒出,说明其气密性良好。2.向具支U形管中滴加饱和NaCl溶液至支管以下约2cm处,并从两管口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装上铁阴极和石墨阳极连接导线与直流低压电源; 3.连接导线与低压直流电源,调节电压为12V,打开电源,开始反应。4.实验现象可观察到电极附近有大量气泡产生。在阴极区,溶液变红,在阳极区上方,放出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用润湿的KI淀粉试纸试之,变蓝。反应方程式:阳极(石墨电极
4、)反应:阴极(铁电极)反应: 总反应:检验氯气反应: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一电解饱和NaCl水溶液装置五、注意事项 1.电解用饱和NaCl溶液在使用前一定要精制,这样可除去其中的Ca2+、Mg2+,以避免在阴极附近出现白色混浊现象。方法是:给盛有36gNaCl的烧杯中加入蒸馏水,边加热边搅拌,制成饱和溶液。待稍冷却,滴入2滴酚酞试液,再注入含有NaOH和Na2CO3各2g的混合溶液至碱性。静置数小时,待沉淀形成后过滤,将滤液加热至沸腾,稍冷后滴加盐酸至酚酞刚好变为无色为止(本次实验所使用饱和NaCl溶液
5、已预先精制)。2.在滴入酚酞之前,注意向具支U形管中滴加的饱和NaCl溶液是在支管以下约2cm处,如果太多,会给后续反应造成不必要的影响。3.在滴入酚酞的溶液表面有时会出现一层白色胶体,这是由于酚酞在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变小之故。4.根据红正黑负的一般规则,一定注意将铁电极连在电源的负极。否则会造成铁电极融解。5.阴极是铁而不是惰性电极的原因,是为了突出金属不能做阳极。6.检验阳极产生的Cl2时,不要直接手持淀粉KI试纸,以免与Cl2直接接触,可以借助镊子或玻璃棒。检验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看到蓝色褪去,因为C
6、l2可以和生成的I2进一步反应。反应方程式:。六、文献综述1.题目:《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改进》(1)作者:王良民(2)实验内容:作者指出,在新课程苏教版化学一“氯气的生产原理”实验教学中,由于电解产生的氢气量少,导致用爆鸣实验来检验氢气很难成功,并且用淀粉KI试纸检验氯气的操作也不好进行。基于化学演示实验常见易得、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原则,作者进行了如下改进:①用2B铅笔芯代替石墨电极。②阳极支管处增设干燥管。③采用吹肥皂泡的方法检验氢气。原装置与改进后的装置对比图如下所示:(3)实验评价:优点:采用2
7、B铅笔芯代替石墨电极,减少电极的体积和表面积,可以有效减少石墨电极对氯气的吸附,同时可以减少石墨电极对观察黄绿色氯气的颜色的干扰。同时增加了电极长度,可以减小两极间的距离及电解质电阻,可以加速反应进行,提高电解效率;检验氯气在密闭条件下,可以有效减少氯气对环境的污染,更加环保、安全;用点燃肥皂泡的方法检验氢气,效果显著,操作安全方便,同时增加了趣味性。总之,改进后的装置简单合理,安全环保,操作方便。不足:电解时,铅笔芯发热,电解时间稍长,铅笔芯易断。2.题目:《化学非预设性课堂初探——学生实验“电解饱和食
8、盐水”》(1)作者:王赛萍(2)文献内容:作者所报告的课堂改变以教为主的预设性策略,采用以学为主的非预设性策略进行教学。主要解决了学生在课堂上随机提出的以下问题:①用湿润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时,开始也看到蓝色,但是后来蓝色消失了。②发现变红的溶液后又褪为无色,这是怎么回事?③不小心把电源和电极接反了而造成的奇怪的实验现象。同时作者还进行了课堂反思。(3)评价:非预设性课堂的教学设计往往在课堂教学中生成,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