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430650
大小:247.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12
《【地理】2013年高考地理必考点:河流专题(每年必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理】2013年高考地理必考点:河流专题(每年必考) 河流专题 一、河流的形成和发展 在地球的演变历程中,出现过多次陆地板块的分离和碰撞,相应发生过多次的陆海变迁。在不同地质年代的河流,各有其形成、发育、衰退和消亡的过程。喜马拉雅山在新生代第三纪中期的崛起,导致我国出现西高东低的地势,从而形成我国大部分河流由西向东的流向。又经过相当长期的演变,到第四纪在东部形成广大冲积平原,才出现当今主要河流的雏形。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塑造了不同特性的河流,同时,河流的活动也不断改变着与河流有关的自然环境。当外部的自然环
2、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例如:剧烈的地质活动、气候上的突变等),河流本身的走向、形态或径流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导致新的河流发育形成,原有的河流衰退甚至消亡。 二、河流特征及成因分析 对河流特征的描述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水量、水位、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凌汛、水能; 河流水系特征包括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落差或峡谷分布。 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考查方向有三个,一是建立的水系水文特征基础上的河流与区域的识别;二是不同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与比较;三对具体河流水系水
3、文特征进行成因分析。 (一)河流水文特征 径流量 (1)径流量的大小---------取决于五方面:第一,降水量的多少;第二,流域面积的大小;第三,干流的长度;第四,支流的多少;第五,蒸发量的大小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河流水量主要取决于降水的多少,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河流主要取决于气温的高低。 (2)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或小,若大的话,汛期在什么季节(春汛、夏汛、冬汛)。 2、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形、植被覆盖率、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 3、结冰期与
4、凌汛:主要与气温有关。最冷月均温小于0℃有结冰期,若河流同时又是从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的,则还会有凌汛现象。 4、流速--------湍急、大、急 5、水能--------大小取决于高差的大小和水量的大小。 (二)河流水系特征 1、河流的长度和流向 2、流域面积大小 3、支流的多少及其长短和分布(对称的、向心的、辐射的)-------地势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河流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所以,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例如,下图为四川盆地的等高线及河流分布图,从图中可以发现,盆
5、地周围海拔高,等高线闭合,河流由周围向盆地中部汇聚,形成向心状水系。 4、地上河(河道平直、弯曲、地上河) 5、入海口(有没有入海口) 6、河流是否弯曲 补充:河流流向的判读 1、根据河流名称判断 这种判断方法的应用基于平时对世界河流的分布及流向的识记,可用于熟悉的河流流向的判断,例如:长江、黄河和尼罗河、亚马孙河、恒河、刚果河、墨累----达令河、密西西比河。 2、根据河谷地貌形态判断 一般情况下,在河流上游,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使河流不断加深
6、延长,因此,在此形成的河谷主要是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到了河流中下游,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形;在河流的入海口,往往由于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形成“喇叭”形河口三角洲。抓住河谷及河口处地貌特征,根据从“v”形→“U”形→“喇叭”形来判断河流流向。 3、根据堰塞湖形成位置判断 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得了解堰塞湖的形成------河流被外来物堵塞而形成的湖泊(常由山崩、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和流动沙丘等造成);即有堰塞湖的一侧是河流上游。
7、 例:2010年8月7日晚至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泥石流堵塞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部分县城被淹,电力、交通、通讯中断,读图回答图中河流流向最有可能是: A.自西向东流 B.自东向西流 C.自东南向西北流 D.自西北向东南流 答案:D 4、时令河河水流向的判断 时令河即季节河,这类河流主要分布于内陆沙漠或沙漠边缘,是雨季时雨水汇流成河,一般越向下游水量越少,在旱季时流量变小甚至干涸只留河床,随季节消失的部分在地图上用虚线画出。
8、我国著名的时令河是塔里木河,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内。河流由实线向虚线流。 图中:虚线为旱季消失的河流下游;实线为河流上游。 5、根据河谷的宽窄判断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比河流下游河谷要窄些。绘图时用细线表示窄河谷、粗线表示宽河谷,因此,可根据河流线条的粗细来判断河流流向,即河流由细线方向向粗线方向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