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笔记1

《普通地质学》笔记1

ID:11413394

大小:7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1

《普通地质学》笔记1_第1页
《普通地质学》笔记1_第2页
《普通地质学》笔记1_第3页
《普通地质学》笔记1_第4页
《普通地质学》笔记1_第5页
资源描述:

《《普通地质学》笔记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绪论1、概念地质学:研究地球的科学,研究固体地球的组成、构造、形成、演化规律。2、固体地球的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3、分支学科物质组成。地壳变形和运动方面的。地壳历史演化。其它。4、研究方法历史恢复、规纳为主:工作程序:调研、推断解释、实践检验原则:将今论古基础是均变说(地壳的演化和发展是渐进的,在各个方面,古今都是一致的,即现今所能观察到的地质作用过程在过去也是以这种方式起作用的。)地球发展有一定阶段性,是不可逆的,现今不可能是过去简单的重复。灾变论:将地壳的演化和发展规于某些超出现在经验和知识范畴的短暂猛烈、多少具世界性规模的

2、激变事件。第一篇地球及地质作用(30)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外部层圈和地表形态1、大气圈包绕于地球,为最外一个层圈,主要由空气(O,N,CO2)构成,可深入地下,但不超过3公里。无上界,向上过渡为星际空间。97%的质量聚集在地表29公里内。对流层:距离地表10公里内的大气层。对流层温度主要受地面辐射影响,越高温度越低,纬度不同,各地气温不同形成大气对流。作用:气候。2、水圈地表有70.9%为水(海洋、河流、湖泊、冰川)覆盖,地下水、岩石中的孔隙水。它们构成一个基本连续的水圈。作用:塑造地表形态。对人类生存、生活环境。水的循环3、生物圈是指生物有机体所

3、分布和活动的地球外圈,主要是地壳表层和近地表的大气圈。绝大部分分布于地表及水圈。作用:人为地质作用。生物成矿。对大气环境影响。参与地质作用。第二节固体地球的形状及表面特征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为一旋转椭球体,外形呈现梨形。赤道半径:6378.160KM;两极半径:6356.755KM;扁率:1/298.252、表面特征可明显分为陆海两大部分;不论海底或陆地均有线状分布的特殊地型。3、大陆地势线状山、面状原(平原、高原)山:成因分断块山、褶皱山高程分:低山500-1000M(海拔);中山1000-3500m;高山:》3500丘陵:《500M相对高差200

4、M内原:平原(海拔高程600M以内,一般低于200m;高原。裂谷1、海底地势海岭A洋脊(正在活动的海岭、伴有地震)两侧较低、中间高、中心最高部位有一条巨大裂谷。海槽:海底中的长条型洼地。B海沟:较深、边坡较陡的海槽,最深达6000M,是地球表面最低的地段。C大洋盆地(深海丘陵、深海平原)D岛屿海山:大洋底比较孤立的水下山丘。E岛弧与海沟伴生呈弧形向海方向突出。F大陆边缘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第二节固体地球的物理性质1、密度和压力平均密度为5。518g/cm3,实测地表岩石的密度为2。27-2。8g/cm3.地球内物质密度不均匀。地内各圈层间的

5、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某些层圈处的密度变化尤为明显。地心处可达13.0g/cm3。压力等于上覆荷的重量。2、重力与物体所受地心引力和地球自转心力之合力。在离心力最大的赤道处,其大小也仅有其1/298,因而,可视为地心引力。重力异常:正异常、负异常3、温度外热层:温度受地表辐射影响,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常温层:在位热层之下,温度保持恒定,相当于当地的平均温度内热层:位于常温层之下,其温度随深度增大而增加。地热增温率: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温度。地热增温率是变化的。热能来源4、磁性地球是一个具大的磁场。地磁极与地理极不重合,其间有11度的交角。地磁子午

6、线与地理子午线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地磁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磁倾角是指磁力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磁场强度是指单位正磁极受力大小。根据世界范围内地磁要素的测量及校正得出的某地正常磁场数值称为地磁正常值。磁异常:正异常、负异常。5、弹性地震波的传播和日月引力下的固体潮表明地球有弹性。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地震波在地内的传播速度取决于物质的密度和弹性。在各层圈分界面处,传播速度会发生突变。当遇到不同的物性界面时,地震波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第三节地球的层圈构造1、不连续界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最明显和重要的一级界面即波速不连续界面。在这里地震波波速改发生突变,表

7、明界面上下物质成分和物态上有较大差异。莫霍面:界于地壳与地幔间。在大陆上平均约33KM厚。纵波速度有一陡增。古腾堡面:界于地幔和地核间的界面,位于地下约2900KM处,地震波纵波速度有一陡减、横波速度为零,表明地幔为液态。1、地壳是位于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壳。位于莫霍面之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大陆地壳较厚,平均为33KM,高原厚达70KM,海洋较薄,平均6KM。地壳可分为上下两层:硅铝层、硅镁层。大陆型地壳(陆壳)大洋型地壳(洋壳)2、地幔介于莫霍面与古腾堡面之间的一个圈层。厚度约2800KM,占地球总体积的83%。上地幔:位于地下约900km

8、处,以纵波速度8为标致。该界面以下纵波和横波波速、密度等陡增。其成分相当于超基性岩。下地幔:平均厚度约19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