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41121
大小:379.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7-11-08
《专业三 电子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业三电子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湖北省教育厅确定的省级品牌专业,具有三十多年的专业历史,也是我校特色专业。近些年来,我们本着“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办学宗旨,注重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加强教师深入企业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工作,加大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及考核力度,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验实训指导能力;同时对电子专业相关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改革,根据市场与学生实际,采用以实训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坚持“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加大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和评价,使
2、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技能,更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这种“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的好评。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从事各类电子产品生产、安装、维修的中、高级技能人才。近几年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我市是东部沿海电子产业转移承接的重要基地,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需求量更大,预计未来三年内对本专业人才需求量达5万人,并且每年呈现10%以上的递增趋势;同时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社会对电子技能人才的需求,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迫在眉睫。根据《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
3、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结合本校、本地实际,制定如下《建设计划》。一、专业需求论证(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1.行业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子行业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的生产基地,也是整机产品的生产大国,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个人电脑、数字影碟机等产量在世界均名列前茅,同时也是最大的电子及通讯产品消费市场,并且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已位居世界前列,电子信息产业已实现了从新兴
4、产业到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4我国的电子产品制造业主要是以加工业或制造业为主,近几年来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势头,合资企业的比例正在不断的增多,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连续几年超过500亿美元,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电子制造业的国内外企业增长迅速,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需求缺口很大,同时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职业技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今后几年,我市将大力发展五大产业集群,建设一个电子
5、工业园区、建立一个电子信息人才培训基地。到2011年,荆州电子信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10亿元,比2008年增长一倍;实现工业增加值36亿元,比2008年增长一倍;主导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新产品产值率达到60%以上;技术进步对信息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产业规模继续保持湖北省同行业前列。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将达到100家,形成基础原材料与元器件、通讯设备、消费电子、光伏电子、应用软件等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我校已是市委市政府的电子信息人才培训基地,这为我校电子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2.人才需求“十
6、二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与物质基础,是保障国防建设和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石,人才需求量将大增。据估计,未来几年湖北省信息产业人才总量将在2011年20万人的基础上,以10﹪~20﹪的速度递增。未来5年,荆州将成为湖北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到2015年,荆州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为6万人。根据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电子整机类的生产、信息通讯类的科技公司、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工矿企业对电子类专业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每年都需要一大批既掌
7、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一线操作技能的技术操作型人才来充实生产第一线,而这类人员70%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他们主要从事装配、调试、维修及生产一线的管理工作。根据毕业生的岗位调查和生产企业对毕业生适应专业岗位群的要求,毕业生需要具有较扎实的焊接基本功;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常用检测仪器、仪表,熟练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子仪器;具备电子整机装配、维修、检测能力;控制系统的安装、操控、维修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能力。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迫在眉睫。在电子行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对一线操作人才始终保持旺盛的需求,我校电子技术应用
8、专业定位在中级工层次,主要针对电子行业生产一线培养操作技能型人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二)专业建设基础24我校本专业创办于1978年,现有在校学生1110人,经过34年的探索、改革和发展,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