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雷电放电及防雷保护装置

第八章 雷电放电及防雷保护装置

ID:11403007

大小:1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1

第八章  雷电放电及防雷保护装置_第1页
第八章  雷电放电及防雷保护装置_第2页
第八章  雷电放电及防雷保护装置_第3页
第八章  雷电放电及防雷保护装置_第4页
第八章  雷电放电及防雷保护装置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八章 雷电放电及防雷保护装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八章雷电放电及防雷保护装置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计算避雷器:保护间隙与管型避雷器原理,优缺点,应用范围,阀型避雷器的结构、原理、主要特性、分类及应用场合,氧化锌避雷器*防雷接地:接地分类,雷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土壤流散时的物理过程,冲击系数。第一节雷电参数电力系统中的大气过电压主要由雷电放电所造成的。为了对大气过电压进行计算和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必须掌握雷电的雷电的电气参数。雷电形成过程如下:雷电先导通道带有与雷云极性相同的电荷(一般雷云多为负极性),自雷云向大地发展。由于雷云及先导作用,大地被感应出与

2、雷云极性相反的电荷。当先导发展到离大地一定距离时,先导头部与大地之间的空气间隙会被击穿,雷电通道中的主放电过程开始,主放电自雷击点沿通道向上发展,若大地的土壤电阻率为零,则主放电所到之处的电位即降为零电位。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从雷电过电压计算和防雷设计的角度来看,值得注意的雷电参数如下:1.雷暴日及雷暴小时:一天或一小时内听见一次雷声计为一个雷暴电日或雷暴电小时以年雷暴电日或年雷暴电小时表征不同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度2.地面落雷密度(γ):一个雷电日中,地面每平方千米面积内落雷次数γ=0.07(次/km2

3、·雷电日)3.雷电通道波阻抗(Z0):300Ώ左右4.雷电的极性:90%的雷电流为负极性,因此电气设备防雷保护及进行绝缘配合时都是以负极性的雷电冲击波进行分析研究5.雷电流幅值(I):雷电流定义:流经被击物阻抗z=0的电流雷电流幅值是表示雷电强度的指标,也是产生雷电过电压的根源,所以是最重要的雷电参数。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公式:6.雷电流的波前时间、陡度及波长:τt=2.6μsτ=50μs(2.6/50μs波)7.雷电流的计算波形在防雷计算中,可按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计算波形。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计算波形

4、:(1)双指数波:(2)半余弦波(3)斜角与斜角平顶波8.等值电路:(略)第二节避雷针、避雷线的保护范围为了防止设备遭受到直接雷击,通常采用装设高于被保护物的避雷针,其作用是将雷电吸引到避雷针上并安全的将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保护了设备。在雷电先导的初始发展阶段,因先导离地面较高,其发展方向不受地面物体的影响,但当先导发展到某一高度时,由于避雷针较高且具有良好的接地,针上因静电感应而聚集了与先导极性相反的电荷使其附近的电场强度显著增强,甚至有可能从这些地方发展向上的迎面先导,影响雷电先导的发展方向,使之向

5、避雷针发展,进而对避雷针放电,处在避雷针附近较低的物体便得到屏蔽,受到保护,免遭雷击。由此可见,要避雷针启到保护作用,一方面要求避雷针必须良好接地,另一方面要求被保护物体必须处在避雷针能够提供可靠屏蔽保护的一定空间范围内,这就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一般的保护范围是指具有0.1%左右雷击概率的空间范围。避雷针的保护原理及引雷的形成过程:畸变电场形成局部场强集中影响先导发展路径引雷作用避雷针结构:接闪器接地引下线接地体避雷针一般用于保护发电厂和变电所,可根据不同情况装设在配电构架上,或独立的架设。避雷线主要

6、是保护线路,也可以用于保护变电所。一、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保护范围是以针为轴线的曲线圆锥体。当hx≥h/2时,rx=(h-hx)P当hx≤h/2时,rx=(1.5h-2hx)Ph—避雷器的高度;P—高度修正系数当h≤30m时,P=1当30m

7、三、两支不等高避雷针(图略)四、三支或更多支避雷针hhrx单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当h≤30m时,θ=25o)hhahxh/2rx(图略)五、单根避雷线当hx≥h/2,rx=0.47(h-hx)P当hx

8、。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其与被保护绝缘并联,且前者的击穿电压要比后者低,当过电压波来袭时,保护间隙先击穿,从而保护了设备的绝缘。缺点:①没有灭弧能力,保护间隙动作将引起线路跳闸,需要与自动重合闸配合使用。②伏秒特性较陡且放电分散性较大,而变压器和其他设备绝缘的冲击放电伏秒特性较平,二者不易很好配合。③保护间隙动作后工作母线直接接地形成截波,对变压器纵绝缘不利。管型避雷器实质上是有较强灭弧能力的保护间隙,它有两个互相串联的间隙构成,一个在大气中称为外间隙S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