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401855
大小:60.9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1
《成本转嫁、规模效应与“国际贸易悲剧”的对策分析(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成本转嫁、规模效应与“国际贸易悲剧”的对策分析(下)2013-01-29命题2表明规模效应可以在更低的转嫁率水平下实现既定的就业和出口目标,而更低的转嫁率意味着更低的经济损失。显然,规模效应改变了出口扩张目标与经济损失之间的相关程度。对于产出与出口扩张目标水平q1,企业的实际成本MC1'为这时社会福利损失变为图1中阴影面积4,可得即规模效应越大,在既定的产出扩张目标下,转嫁带来的社会损失越小。这是因为,此时实际的转嫁率比Ф更小,为Ф1。命题5:规模效应将减弱出口扩张目标与福利损失之间的共生性。根据
2、出现规模效应后的贸易损失WL’,可得引发“国际贸易悲剧”的经济损失的现值。(3)有,由1<α<Ф可知,因而。对于给定的转嫁率水平,提高规模效应将降低经济损失水平,延缓“国际贸易悲剧”的发生。推论1:给定转嫁率水平,规模效应将延缓引发“国际贸易悲剧”。由(3)式可得由和可知,对于一个给定的可能引发“国际贸易悲剧”的经济损失临界值,α与Ф正相关:规模效应越大,社会可以接受更高的转嫁率,从而带来更大的贸易扩张效应。推论2:对于给定的经济损失临界值,规模效应使得社会能接受更高的转嫁率,实现更大的贸易扩张目
3、标。命题5及其推论表明,规模效应可以在实现既定的出口和就业扩张目标的同时延缓甚至避免“国际贸易悲剧”的发生;或者在给定的引发“国际贸易悲剧”时点实现更高的贸易扩张目标。因而,一国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培育出口行业的规模效应。规模效应主要体现在行业的干中学效应和外部规模经济。干中学效应取决于行业的规模和性质。行业的规模越大,干中学效应越大,随着行业产出和出口的扩张,干中学效应将促进行业生产率的提高。行业性质指的是行业的要素密集度,越是高技术的行业、其干中学效应越高,而低技术行业的干中学效应较低。所以
4、政府可以采取培训补贴、研发和技术补贴等措施激励企业促进产品升级,以获取更大的干中学效应。外部规模经济是指随着行业内企业数量和生产规模的扩张,形成资源共享、知识扩散、学习与竞争等效应,导致整个行业的成本下降和竞争力上升。有助于形成外部规模经济的典型产业发展形态就是产业集群。波特(1998)指出,产业集群是集中在特定区域、在业务上相互联系的一群企业和相关机构,包括提供零部件等上游的中间商、下游的渠道与顾客、提供互补产品的制造商,以及具有相关技能、技术或共同投入的属于其它产业的企业。如美国的硅谷、北京中
5、关村电脑城、广东的“牛仔裤镇”新塘和“内衣镇”谷饶等产业集群。与发达国家的产业集群相比,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效应还停留在较低级阶段,集群内培训机构、教育机构及研究与技术支持机构较少,限制了集群内的知识扩散与学习效应。政府可通过加强对基础设施、基础服务的投入,搜集、分析和发布产业数据,增加对教育、研发机构与企业合作的支持,建立会计、法律、咨询和行业协会等配套组织,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方式提高集群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三)降低存量损失放大倍率,减少成本转嫁的福利损失根据(3)式,有(4)存量
6、损失的放大倍率越高,成本转嫁带给社会的经济损失越大;给定转嫁率和规模效应水平,“国际贸易悲剧”发生的时点会越早。因而,降低存量损失的放大倍率有助于延缓引发“国际贸易悲剧”。存量损失放大倍率与成本转嫁的方式有关。越是范围广、强度大的污染,越是耗竭性的资源开采,越是让劳动力身心俱损、越是遏制教育培训和研发创新的成本转嫁,社会损失存量的负外部性就越明显,存量的放大倍率就越高。因而需要政府对企业的成本转嫁方式进行有效监控,降低存量影响力高的转嫁行为,以降低存量损失的放大倍率。社会损失的放大也不完全来自于转
7、嫁行为本身。即便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追求者,完全限制成本转嫁行为,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市场缺陷也往往会导致私人的成本与收益偏离社会的成本与收益,尤其是在存在负外部性的时候,依靠私人(市场)价格来配置资源就可能导致贸易扩张与一国的社会福利或长期经济发展目标不一致。所以,还需要发展中国家做大量必要的制度安排来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以避免企业的自利行为造成社会损失。另外,由(4)式可得显然,规模效应有助于降低损失存量放大倍率对经济损失水平的影响,在放大倍率难以控制的情况下努力提高规模效应,也
8、会起到延缓“国际贸易悲剧”的作用。(四)确定福利损失目标,适时调整成本转嫁率一国对外开放后,政府首先面临的发展战略选择是,基于静态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还是对内进行保护、发展当前缺乏比较优势、但未来随着生产力增长可能获得优势的行业?选择静态比较优势战略,可以获得贸易收益、增加就业、促进经济扩张和积累,如林毅夫(1995)指出的按照比较优势分工生产,可以更有效利用其资源禀赋优势,创造更多剩余,进而扩大积累。但代价是长期内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被锁定在静态比较优势上,陷入“国际贸易悲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