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

ID:11394762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_第1页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_第2页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_第3页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摘要:针对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各种改进和设计的不足,重新设计了新的实验装置,达到环保、现象明显、操作简便和有效调控的目的。关键词: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设计文章编号:1005-6629(2012)8-004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为成功地做好该实验,有许多化学教师同仁对实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改进,所介绍的实验方案中最大的亮点是设计了能够随意调控铜与浓硫酸的接触的方法,从而达到控制反应进程的目的。但从使用的情况来看,仍有美中不足,如存在装置复杂、准备繁琐、操作不便、实验现象不够明

2、显等问题。为了达到绿色环保、现象明显、操作简便、能重复操作和有效调控反应进行等目的,笔者设计了新的如下实验装置。1 实验用品广口瓶、玻璃导气管、t形管、止水夹、橡皮塞、酒精灯、双球干燥管、铜丝、浓硫酸、naoh溶液、品红溶液、蒸馏水。2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l所示。双球干燥管通过t形管与广口瓶相连接;广口瓶(内装naoh溶液)在实验时起到吸收尾气和充当装置底座的作用。t形管的上端连接一段带玻璃珠的乳胶管,通过操作玻璃珠的开关,可利用外界大气压来平衡实验装置内部的气压,防止倒吸。铜丝的一端从干燥管的出气管口伸入球泡b内,再设法把伸入端弯拆成一定角度使之能插入浓硫酸中。露在管外的铜丝和

3、带有止水夹的乳胶管相连,包裹在乳胶管内的铜丝,借助铜丝与乳胶管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可使铜丝固定在一定位置而不随意转动。3 实验操作(1)按图1所示搭建好装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2)广口瓶内加入适量naoh溶液,在双球干燥管的球泡a内加入适量品红溶液,球泡b内加入适量浓硫酸。(3)关闭止水夹,先用酒精灯加热干燥管球泡b内的浓硫酸(在加热浓硫酸时铜丝转向上,不和浓硫酸接触),当浓硫酸加热到接近沸腾(此时可以看到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并产生白雾)时,用手指捏住乳胶管内的铜丝使之转动至铜丝向下与浓硫酸接触,反应立即发生,并产生大量气泡。(4)当观察到品红溶液开始褪色时,转动铜丝向上与浓硫酸分离,

4、同时撤掉酒精灯。在此过程中,如发现广口瓶内的naoh溶液发生倒吸(沿导管缓慢上升)时,可立即挤捏玻璃珠让空气进入广口瓶中,防止溶液倒吸。(5)当观察到干燥管球泡a内的品红溶液接近完全褪色,打开止水夹,用洗耳球从乳胶管口向装置内吹入空气,以排尽干燥管中的so2尾气让广口瓶中的naoh溶液吸收。(6)用酒精灯加热干燥管球泡a内褪色的品红溶液,溶液又恢复为红色,证明反应中产生的气体是so2。(7)取出铜丝,浸入稀硫酸中,铜丝表面的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即cu丝与浓硫酸共热时被氧化为cuo;取下双球干燥管,倒出管中的溶液,用滴管吸蒸馏水注入球泡b内附着的白色固体上,溶液变为蓝色,证明

5、白色固体是无水硫酸铜。由此可推断出铜与浓硫酸反应方程式为:cu+h2so4(浓)=cuo+so2↑+h2o(加热)cuo+hzso4=cuso4+h2o4 实验优点4.1 具有简约性本实验中的广口瓶和干燥管均起到了一器二用(广口瓶内装碱液用于吸收有害气体,同时广口瓶又充当了整个装置的底座;双球干燥管的球泡分别用于铜与浓硫酸反应和验证so2使品红褪色的容器)的作用,实验所需仪器少,仪器组装简单,减轻了准备实验的负担。4.2 具有可控制性通过铜丝的灵活转动,可根据需要随时停止反应,避免药品浪费;通过乳胶管内的玻璃珠的开关,可平衡实验装置内部气压,从而能有效防止倒吸,让实验的安全性有了保

6、障。4.3 具有环保性仪器的连接可保证装置的气密性完好,产生的so2,尾气能被广口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拆卸装置或换班实验时不会产生污染。4.4 具有直观性用双球干燥管作反应器,由于架设位置高,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清楚地观察管中的反应现象。参考文献:【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卖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01【2】王春.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究改进【j】化学教育。2009,(10):58-59【3】杨基松。几个创新设计和改进实验介绍【j】化学教学,2007,(5):10-12.【4】何自航,丁伟.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改进【j】化学教学,2012.

7、(3):49~5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