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89986
大小:54.5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1
《2008 2011自学考试.00226.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优秀论文评选“追”根求“叶”一路阳光---谈作文教学热点问题的思考与尝试 -10-【内容提要】“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学生的作文就是“树”,而作文材料就是构成这棵“树”的那一片片叶子。作文,首先因材料而精彩。综观我国种种作文教学改革,都强调让作文训练尽可能地与学生生活接近,使他们的生活积累成为作文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达到提高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可见生活对于习作的重要性
2、。只有拓宽了学生生活的空间,让他们亲身实践,切身体会,才能题材丰富,写作时才会得心应手,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学生的作文这棵“树”才会变的生机勃勃。一、聚焦实质抓根源,力求“叶多”1、生活积累“热情”不够2、读书积累“激情”不够3、教师指导“真情”不够二、立足高效建平台,实现“叶茂”1、留心文章中的片片“叶子”2、留心生活中的片片“叶子”3、留心活动中的片片“叶子”三、着眼文丰立章法,达成“叶美”1、回忆与梳理2、拓展与聚合3、批阅与评价-10-“追”根求“叶”一路阳光----谈作文教学热点问题的思考与尝试我国
3、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与生活等同,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蕴含着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作文教学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更注重学生自主能动地认识世界,并运用语言表达真实的见闻。《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重在学生的练笔兴趣。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尝试与探索,让学生快乐作文!下面,我结合他人的成功经验和自己在教学中的亲身实践,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4、一、聚焦实质抓根源,力求“叶多”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形式。我觉得学生的作文就是树,而使这棵“树”焕发出勃勃生机的那一片片叶子,就是丰富的作文材料。材料是作文的生命!学生习作要得到生活的真实体验、生活的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才有生命力。然而,纵观学生日常作文,这棵“树”上还有“叶子”吗?1、生活积累“热情”不够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生活的内容千差万别,感受也各不相同。“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小学生的生活世界丰富多彩,变化万千,而他们却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周围
5、事物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导致作文时头脑空空无内容可写。有些老师平时不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学生很难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即使勉强成文,也毫无色彩,变成流水帐。2、读书积累“激情”不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观点,我们已达成共识。歌德也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10-这说的一点儿也没错。有益的书不仅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培养我们良好的性情,还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知识,读书和习作相辅相成。我们要在“读书”中“用书”。而教师对“读”落实不够,在学习
6、中学生读书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走马观花式读书,看热闹读书,袖手读书等等不良读书习惯直接影响习作水平。3、教师指导“真情”不够我们大多数的作文评价是“一支红笔,一个等级,几句评语”,令老师“案犊劳神”的结果是事半功倍。教师“保姆”式的批改评价,太灰暗,不利于学生习作个性的张扬。更何况,又有几个学生,真正解读老师辛辛苦苦写评语?其激励作用,又从何谈起!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忽视了习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导致学生感觉作文难。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不但受到束缚,而且作文心理也受到“污染”,思路枯竭,习作兴趣荡然无存,写作质量也就难
7、以提高,文章也缺乏生气,缺乏灵性。 二、立足高效建平台,实现“叶茂”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新作文》杂志社精彩演讲中说:“因为不懂得作文的本质,在选材立意要精要新的劝导下,孩子们不再童言无忌。于是,他们的作文远离了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思想、平凡的情感,留下的只有东拼西凑的故事和似曾相识的语言。作文之所以失真关键在于他们在错误的作文观念下,心灵没有说话,思想没有说话只要我们是语文老师,我们就应该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安营扎寨。巴金说得多好啊,写作、写作就是无技巧的再现生活。
8、我们就是要无技巧地教给孩子生活,也应该深情地,一直横亘到底地告诉他们,生活就是作文。”如果能让学生丰富写作素材,广开源头,溶于生活、去感受生活,体验真情,激发表达欲望,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写什么写什么,让他们用自由的形式来表达自由的内容,从多彩的生活中寻找习作的素材,又能运用习作来展示自己美好的生活,那么,何愁写不出真情实感?何惧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