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对联 学对联 写对联

读对联 学对联 写对联

ID:11375902

大小:4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1

读对联 学对联 写对联_第1页
读对联 学对联 写对联_第2页
读对联 学对联 写对联_第3页
读对联 学对联 写对联_第4页
读对联 学对联 写对联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对联 学对联 写对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补充学习教案读对联学对联写对联(多媒体课)先猜一个谜语:堂前一对美夫妻,又不高来又不低(对联)出示ppt2图片: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引出“老地主袭改旧楹联”的故事:相传,有这样一位老地主,他特别喜爱附庸风雅。一天,他为母亲祝寿,大开筵宴,悬灯结彩。想在门口贴幅大红对联,却又舍不得花钱请人撰写,便叫账房先生将常见的“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写出来贴在大门上。账房先生正写时,老地主忽然想起,这是为老母祝寿,应该改得切题才好。于是,让账房先生把上联改为:天增日月妈增寿;老地主看了很得意。不过,上联既

2、然改了,下联也该相应改动才算工整。他又叫账房先生把下联改为:春满乾坤爹满门。账房先生听了,真有点哭笑不得,惊讶地问:“东家,这么改可不行呀!”老地主一本正经地说:“你懂个屁!‘爹’对‘妈’不是十分工整吗?”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对联。校庆的时候我们贴了那么多的对联。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对联类型,(出示ppt)我们试试看,能不能判断出它们各是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用到的对联?看第一副对联:“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第二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两副很简单,我们一看就明白,但是第三副就不容易了:“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3、大家能猜出它说的是哪一种职业、行业吗?“理发。”你是从哪里看出的?毫末与顶上再看第四副对联:“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打擂台下面我们就试着从这几副对联里,找出对联的基本要求,好不好?我们先看第一副上下联各有几个字啊?第二副?第三副各几字?很明显,我们可以知道一副对联要求是什么?上下联字数要相等。这个要求是很严格的,一般来说,违反这个规则就不成对联了。但也有特例,比如说民国时候,袁世凯死后,有人就写了副上下联字数不同的联:“中华民国万岁;袁世凯千古第6页共6页高中语文补充学习教案”,大家看这个对联,“万岁”对“千古”

4、,可以,但“袁世凯”对“中华民国”,三个字对四个字,在规则上当然不行,可是这副联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此,它里面有个寓意,暗含了什么意思,有没有同学能看出来的?这副对联表面上是不规范,“袁世凯”三个字对不上“中华民国”四个字,这其实是对袁世凯的批评,说他怎么样?——对不起中华民国,是中华民国的罪人。我们也可以仿造这副对联,以咱们班为例,可以说“高一14班万岁;何宏宝千古”。这是说何宏宝怎么样?——对不起高一4班。好了,我们再来看这几个对联(ppt展示)。这几个对联的上下联用字重复了没有?没有所以我们就找出了对联的第二个基本要求

5、:“用字不重复”。当然是在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重复。以上两项基本要求是比较明显的,很容易掌握。下面我们再看另一个要求,大家看这几副对联上下联在用词的词性上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明白了,对联的上下联除了要用不同的字之外,还要求什么?——词性要相同。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这几年的高考经常会考到“对联”,这种题型在民国时期就出现过。比如陈寅恪先生主持清华大学招生入学考试就出了个对联题,出个上联要求考生对出下联。他的上联是什么呢,很奇特,只有三个字,是个人名:“孙行者”。大家猜猜看,下联应该怎么对?对这个联当然要运用到我们刚才学到的

6、对联基本要求,我们要把这三个字拆开分辨它们每个字各是什么词性。“孙”是名词,“行”是动词,“者”,之乎者也,虚词。所以下联也应该是名词、动词、虚词组合。“猪八戒”符合要求吗?不符合。陈寅恪自己的答案是“祖冲之”,大家看,“祖”是名词吧,祖孙嘛,“冲”是动词吧,“之”也是虚词。很巧妙吧。这种对联以人名作对,叫做“人名对”,我们也可以从我们班上同学姓名里找一个对,比如说胡倩倩对曾帅帅(朱楠楠),李亮对张晓(季明),谢翠萍对张佳楠,金虹对秦龙。关于上下联的词性相同相当,还要注意一点,就是我们所对出来的词在内容上要有一定的关联,

7、最好属于同个物种,比如同是天文地理用词,同是草本鸟兽用词等等,就是词的种类上也要有要求。第6页共6页高中语文补充学习教案讲一个笑话给大家听,说古时候嘛,在私塾里,学生都要学习对对联、对对子。有一次,教师出了个两个字的上联“嫩松”让学生对。“嫩松”,该对什么呢?学生张三对出“老柏”,注意“柏”本来应该念bǎi,但在这里“柏”是念成bó的,我们看到了,“嫩”对“老”,形容词对形容词,“松”对“柏”,名词对名词,完全符合对联要求,很好。所以,私塾老师夸奖了学生张三,学生李四看到张三受到表扬,就得到启发,连忙说“我也会对,我对‘

8、干爹’”。老师很生气,认为他胡闹,用戒尺打了他一下,李四被打了还不服气地说“老师,你怎么不打老‘伯’,而打干爹呀?”这个故事其实很好地反映了对联的基本要求,按照我们刚才所说的对联第三个要求――词性相同,学生李四所对的“干爹”也符合要求啊,为什么不行呢?——种类不一样词的种类差太远,完全不相关。这样也不行。所以我们的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