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68217
大小:16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1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需要,创建新的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适用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模具制造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二、招生对象与学制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三年。三、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的人员掌握各类模具、机械、电子、电气、液压等方面的现代制造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模具制造、数控编程、模具软件使用、模具制造
2、装配、调试、维修的技能及应用能力,能在生产第一线的智能、技能型操作岗位上从事实际生产的模具中级技艺性人才。四、就业岗位群模具工业的发展及机械、电子、塑料、饰品、橡胶等行业中模具加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模具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求懂专业的市场营销高级管理员,又需要大量的技术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需要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高新技术应用型人才。能进行模具生产,属于中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面向机械行业、电子行业、塑料加工行业、饰品制造行业等。⑴机械行业:模具制造岗位,模具加工岗位,产品推销岗位。⑵电子行业:模具加工岗
3、位(冲压模、塑料模、线切割加工)行政管理岗位。⑶塑料加工行业:模具加工岗位(塑料模),行政技术管理的岗位。13⑷饰品加工行业:产品制造岗位(塑料模、冲压模等),行政技术管理岗位。五、人才培养规格(一)基本素质目标热爱专业,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有较好的英语知识,达到省一级水平,有阅读英语资料的能力;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通过省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掌握学习知识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具有获得新知识,使用新工具的能力。(二)专业能力目标1、初步具备金属材料、塑料等中等复杂程度模具的设计能力。2、初步具备编
4、制和实施金属材料、塑料等成型工艺的能力。3、初步具备编制并实施模具制造工艺的能力。4、初步具备数控加工、电加工的编程、操作、调试和维护的应用能力。5、具备本专业相应1~2个工种中级技能操作等级证书。6、初步具备金属材料与塑料成型模具及装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的能力。(三)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为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谁相融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进行双证教育,学生必须获得工具钳工、装配钳工、模具制造工、电切削工等一种以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六、课程设置(一)课程体系结构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含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
5、程、教学实训和顶岗实习)、选修课程三大类,并开设培养综合能力和拓宽知识面的一些讲座和竞赛。1、文化基础课程13包含的课程有: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普通话等,共1122学时,占总学时数的比例为32.5%。2、专业技能课程包含的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物理(力学)、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基础机械CAD2004、机械加工技术、模具技术基础、模具钳工、公差与配合等,教学课时数为1244学时,第三学年顶岗实习28周,实习课时数为1008学时,共2252学时,占总学时数的比例为65.2%。4、选修课程包含的课程有:音乐、阅览、数
6、控加工技术等,共102学时,占总学时数的比例为3%。(二)课程介绍㈠公共课1、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34学时)《职业生涯规划》本课程是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为适应毕业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形势而开设的实践性课程,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对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促进中职生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顺利地就业或自主创业,成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道德素
7、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2、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34学时)13《经济政治与社会》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
8、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