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

北京地区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

ID:11364325

大小:3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1

北京地区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_第1页
北京地区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_第2页
北京地区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_第3页
北京地区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_第4页
北京地区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地区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地区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郭秀山陈晓丽蒋帮奎蔡泽川王伟青王振玲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集生物发酵、生态循环、健康免疫、环境控制、畜牧生产等理论于一体,以建立与本地环境相一致的微生态系统发酵床为基础,以猪粪尿免清理、零排放为特征,以生产安全畜产品为目的的新型生态环保养猪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在猪舍内建造发酵床,充填上利用木屑、秸秆等农副产品资源以及当地环境微生物制作的有机垫料,将猪饲养在发酵床上面,粪便直接排放在有机垫料上,被发酵床内强大的微生态系统迅速降解、消化,无需进行人工清理,从源头上解决了粪尿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极大地改善了猪舍的卫生环境状况,为健康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外界环境。该技术的出现

2、,为养殖业指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方向和道路,改变了传统的养殖方式,将粪污治理融进了养殖过程中,变繁为简,变废为利,突破了环境污染的“瓶颈”束缚。该项技术用微生态理论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地链接起来,实现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建设资源再生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循环型的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1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在北京地区的应用北京市的第一个土著菌发酵床猪舍于2006年11月在解放军后勤部良乡农副业生产基地建成。该基地采用了韩国赵汉硅先生的土著菌发酵床技术,使用土著菌、玉米秸秆、锯末、土、盐、营养剂等为原料制作发酵床养猪,为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在北京的应用起到了示范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北京农业职

3、业学院于2007年4月率先开始在北京地区宣传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8月以后,在大兴区和怀柔区开始了该项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分别在大兴区礼贤镇荆家务村、平地村开始该技术的试验。用2窝16头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断奶仔猪进行了传统猪舍与发酵床猪舍的对比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猪的日增重比对照组猪高,但料重比下降。表现出不用打针喂药,抵抗力强、增重快、猪体健康、猪舍清洁、没有臭气等多方面的显著优点。同时进行的断奶仔猪越冬试验结果表明,冬季仔猪成活率与往年比较提高了16.7倍。自2008年2月起,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开始全面配合北京市大兴区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的“九牧生态

4、环保养猪模式”探索与研究,推广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2月份陪同区畜牧局领导考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良乡农副生产基地和怀柔区长哨营乡的土著菌发酵床猪舍;3月份参加区畜牧局组织的赴山东临沂考察团,考察学习发酵床养猪技术;4月下旬,由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技术指导的第1个土著菌发酵床猪舍在榆垡镇石垡村建成;至2008年年底,在大兴区礼贤、榆垡、安定、庞各庄、长子营、采育、魏善庄、青云店等8个镇建成的23个发酵床猪场中,有18个猪场采用了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土著菌发酵床制作技术。2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2.1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中,土著菌菌种及各种营养剂的制作是关键技术之一。2.1.1土著微生物的作用土著

5、菌(autochthonous)即当地的环境微生物,包括固定碳素的光合细菌、抑制病害的放线菌、分解糖类的酵母菌以及在压氧状态下能够有效分解有机物质的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组成的群落。它们在所存在的生态系统内生存、生长,进行着代谢活动,在特定的环境中有很大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占领着生态位。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强大的土著菌微生态系统在发酵床内分解粪便和促进猪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土著菌利用发酵床内有机垫料中碳源和粪尿中的氮源作为养分不断的繁殖,有机物质的分解又不断地释放出热量,为猪创造了一个天然的“暖床”,既消除了粪尿产生的有害物质及有害气体,又改善了猪的生存环境。同时,猪生活在充满与当地外界环境

6、相同的土著菌发酵床内,呼吸道和消化道内每时每刻无不接触着与当地环境一致的土著菌,无论从占位效应还是免疫效应上看,在这种环境下饲养的猪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均较强,因此,对一般性病原菌感染有着较强的抵抗力。在土著菌发酵床养猪实践中,猪体健康了,发病率降低了,药费节省了,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另外,从生物安全的角度来看,土著微生物是采自当地的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对生态环境来说是安全的,不会出现外来物种的侵袭、破坏生态环境的危害(虽然现在还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2.1.2土著微生物的采集、培养和扩繁每年春、夏、秋三季,在当地山上或沟谷里腐殖土较多的地方,或者在秋后刚收割后的稻茬、麦茬上采集土著

7、微生物。将装入植物性培养基、盖上透气性宣纸的木箱深埋在腐殖土中或倒扣在茬上,经过5-7d,就采集到白色菌落或各种颜色菌落。将采集到的菌落用红糖以1:1比例拌匀、装坛,放置在18°C左右地方进行培养,大约7d左右形成土著微生物原液。将土著微生物原液稀释500倍与麦麸或米糠混拌再加入室温下发酵扩繁。当物料内温度达到50°C以上、60°C以下时,应繁堆1次,5-7d后即可形成土著微生物原种,干燥后保存。将土著微生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