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63769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证券公司固定收益产品创新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证券公司固定收益产品创新研究论文国外固定收益产品创新的发展情况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投资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在固定收益产品创新方面先后开发出了不计其数的新品种。到目前为止,随着固定收益产品创新的不断深化,已经发展到了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现金流特点及需求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固定收益品种,并被投入到具体的实际业务操作之中。由于这些固定收益新产品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固定收益市场的面目,尤其是对美国债券市场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美国的投资银行更是在新产品的开发中身先士卒.freelinster银行和英国的ICI
2、金融公司之间第一笔货币互换交易的产生。这笔交易由大陆伊利诺斯有限公司和高盛公司来安排,是一笔荷兰盾和英镑之间的互换。尽管也达成了不少交易,货币互换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直到1980年,美国所罗门兄弟公司(SolomonBrothersCo.)成功地为美国商用机器公司(IBM)和世界银行进行了2.9亿美元与西德马克及瑞士法郎之间的互换,标志着货币互换的诞生。1981年,花旗银行(Citybank)和大陆伊利诺斯公司又创造了第一笔利率互换交易(注:迈哈伊·马图:《结构化衍生工具》,经济
3、科学出版社。)。1982年到1984年之间的创新则属于浮动股息率优先股(FRP),其中,可调整股息率的永久性优先股(ARPPS)是FRP家族的第一个成员,到1984年夏季为止,大约发行了100多亿美元的ARPPS,并且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具有很强流动性的二级市场。但ARPPS的价格波动性太大,于是一种价格更稳定的证券可转换可调整的优先股(CAPS)作为创新产品受到了投资者的欢迎。尽管ARPPS和CAPS在市场上都取得了成功,但人们希望寻求一种总是以面值交易的FRP,于是根据价格调整股息率的优先股
4、(PARP)应运而生。尽管PARP的发明人——第一波士顿公司对其充满信心,但PARP仅发行了1亿美元,其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也不是很好。跟随其后的又一FRP家族成员是货币市场优先股(MMP),它是由雷曼兄弟公司在1984年8月推向市场的,为其母公司运通公司发行(注:斯科特·梅森、罗伯特·默顿、安德鲁·佩罗德、彼得·图法诺:《金融工程学案例——金融创新的应用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表1主要固定收益创新产品及其产生年代年份固定收益创新品种1843可转换债券1925物价指数债券1926附认股权证债
5、券1960可赎回债券1970浮动利率票据FRN1972货币期货1974浮动利率债券1975物价指数债券1975利率期货1977长期政府债券期货1979场外货币期权70年代后期垃圾债券1980货币互换、债务保证债券1981利率互换、零患债券1982浮动股息率优先股(FRP)、可调整股息率的永久性优先股(ARPPS)1983可转换可调整的优先股(CAPS)1984货币市场优先股(MMP)、远期利率协议1983利率上限和下限期权、货币期货期权1985欧洲美元期权、互换期权、美元及市政债券指数期货198
6、6附加恶性回售条款的可转换债券1987平均期权、商品互换、长期债券期货和期权1989上限期权、利率互换期货1985年美林集团发明了既可赎回又可回售的可转换零息债券——LYON(liquidyieldoptionnote)。LYON一经产生,就受到发行公司和投资者的欢迎。1985年春天,威时特管理公司(anagement)和斯坦利大陆公司(StanleyContinental)发行了头两例LYON,均由美林公司承销。到目前为止,一些原来的投资银行创新产品萎缩了,甚至已经从市场上消失,或者创新当初也
7、仅是发行了一例、两例,但更多的创新产品则生存了下来,并且交易量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证券市场上不可或缺的投资和避险品种。固定收益产品创新的动因从创新的主体投资银行来看,其创新有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两种。从内因上讲,创新的动力是赢利性需求;从外因上讲,创新的动力则是竞争的压力和回避各种市场风险。只有更好地服务客户,才能更好地赢利,因而近代固定收益产品创新主要是投资银行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费尽心思设计出来的。从固定收益产品创新的历史看,其动因主要有:一、回避各种利率和汇率风险,增加驾驭经济不稳定性
8、和控制风险的手段美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固定收益产品创新的一个主要动力是更好地回避利率和汇率的风险。战后,与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时各参加国普遍担心的通货紧缩相反,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出现了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控制通货膨胀成了主要工业国政府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由于多数政府发现很难减少公共开支,因此,主要是使用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政府的目标是控制货币供应量,而不太关心利率水平,最终导致利率大幅波动。进入80年代以后,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化国家先后进行了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取消对存款利率的最高限额,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